正文复制


辽宁日报/2025 年/7 月/2 日/第 003 版地方新闻· 沈阳
城市更新

沈阳更“ 新”
本报记者 刘桐
核心提示
建设口袋公园,服务“ 一老一小” 幸福生活;更新背街小巷,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家巷客厅;更换老旧管网,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守护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老旧街区焕新,带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一个个惠民项目,一幕幕生动场景,记录着沈阳城市更新的足迹。
沈阳作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秉持“ 高品质、精益心”,持续实施城市更新五大行动,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2024 年,沈阳再次成为全国首批、东北唯一的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全面推动城市发展由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更新。
城市更新,一头牵着民生福祉,一头系着城市发展。伴随着更新脚步的推进,沈阳越来越多
的城市空间上演“ 变形记”,为居民和游客营造舒适的宜居环境和休闲场景。
家门口小巷咋改造?
微改精雕
家巷客厅重焕活力
阳光洒满色彩缤纷的小巷,玩跳房子游戏的孩子们留下雀跃身影,路上回荡着充满童真的欢
声笑语。“ 天问一号” 火星探测器、“ 奋斗者号”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长征五号” 系列运载火箭⋯⋯
6 月 29 日,在沈阳市沈河区五里河街道文萃路 57 巷,翠塔社区居民王淑艳领着小孙子高一翔一边散步,一边读着科技成果,近距离触摸“ 科技之光”。
以前,这条“ 科普小巷” 路面不平、人车混行、停车杂乱。“‘ 遛娃’ 都得去远处公园。” 王淑艳回忆道。如今,更新后的小巷沿街近百米围墙建成了绿白相间的“ 科普展廊”,展廊上展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金属研究所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科技成就,极具科技感和未来感。
“ 我最爱听卡通小机器人‘ 努努’ 讲解,能学到很多知识。” 高一翔看完科普展廊,站在打卡墙前拍照。而最让奶奶王淑艳满意的是,小巷新开辟的“ 一米菜园”,能体验植物种植。“ 前不久,头茬果蔬丰收,还吃到了甜美的草莓。” 王淑艳说。
“ 改造的不仅是一条小巷,更为居民打造了活动空间。” 沈河区五里河街道翠塔社区X委书记张毅说,借助“ 科普小巷”,暑假社区将开设青少年科普课堂,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科技魅力。
“ 更新设计时,和居民坐在一起唠方案。这样问需于民,改造效果才贴合生活所需。” 沈阳市XX执法局背街小巷专班负责人刘泰峰说,近年来,沈阳对 825 条背街小巷进行微更新改造,并选取部分街路,挖掘历史脉络、人文风情,实施“ 一拆五改五提升”。今年还将更新 100 条背街小巷,体现儿童友好设计,让背街小巷成为儿童成长的“ 第三课堂”。
背街小巷重现活力,口袋公园则能感受到方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