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城市报/2025 年/7 月/7 日/第 008 版关注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 沪” 航超大城市更新
——访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曾刚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永超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从焕发新生的历史风貌保护区,到功能复合的滨水活力空间;从老旧小区蝶变的幸福社区,到产业升级转型的创新园区;从“ 一江一河” 两岸的世界级会客厅,到“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 的温暖烟火气⋯⋯近年来,上海市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倡地,在凸显城市的人本价值上积极打造超大城市更新样本。
上海市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推进统筹存量提质与增量优化、推动产业升级与空间再造联动、强化历史文化保护等城市更新机制创新中有哪些独特经验?中国城市报记者带着问题于近日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曾刚。
“ 小切口” 改善“ 大民生”
中国城市报:围绕群众需求和民生实事,走好城市更新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海市超大城市更
新有哪些特色发展经验?
曾刚: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上海市是较早实现从“ 拆改留” 到“ 留改拆” 转变的超大城市,充分展现了上海城市更新重视细节、精益求精的“ 绣花精神”,创造了“ 微介入—深运营—共治理” 的上海经验。
结合实例,在空间重构上,黄浦区作为上海区域面积最小的城区,将更多的城市“ 边角料”利用起来。在公园绿地行道树的建设中,绿化部门充分考虑应用海绵技术,例如“ 民防苑” 治愈花园、启园等口袋公园,通过合理布置海绵设施,实现了收集雨水、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等功能,生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在产业加持中,作为“ 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 的静安区,破解超大城市核心区域更新难题,居民的需求和满意度始终是“ 第一标尺”。静安区锦沧文华广场是上海市城市更新重点示范项目之一。焕新亮相后的锦沧文华广场成为集办公、时尚购物、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 高端办公+高端购物中心” 复合体,与周边业态错位互补,以首店、旗舰店引领消费升级。
协作共治方面, 上海市的愚园路街区在更新过程中, 借助政府搭建平台, 设立企业 (CREATER创邑)运营模式,推进设计师、商户、居民联合组建了街区共治委员会;通过故事商店、墙绘等形式的艺术介入,定期举办市民论坛协商管理规则,激活弄堂空间,实现商业活力与社区文化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上海市利用多个维度的“ 微更新”,通过“ 两旧一村” 改造、“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等民生工程,实施零星旧改 26 万平方米、不成套旧住房改造 61 万平方米,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 31 个,改善了约 4 万户居民的居住条件,验证着以“ 小切口” 改善“ 大民生” 的更新张力。
文脉传承价值复兴
中国城市报:如何守住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底线,让上海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历史建筑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