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解放日报/2025 年/7 月/1 日/第 004 版专题
红色文化筑基石
匠心雕琢人民城
——上海建设交通行业将红色基因转化为人民城市建设生动实践
戚颖璞
上海是中国共产X的诞生地,中国工人阶级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百年前,
工人运动的火种在煤气电力、交通运输、路桥修建等行业点燃,终成燎原之势。
这些行业血脉相连,共同浇筑成上海建设交通行业的基石。正是因为如此,上海建设交通行业的红色基因与生俱来,红色文化早已熔铸于钢轨的延展、水流的奔涌、燃气管网的纵横之间,百年建设交通人的荣光在奋斗与拼搏中闪耀。
当红色文化与城市基建深度交融,便超越了符号表征,化作驱动行业发展的深层动力。对此,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X委书记陈华文谈道:近年来,上海建设交通行业积极融入上海“ X的诞生地” 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紧扣城市文脉、行业底蕴,深挖行业红色资源,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奋发有为、真抓实干,努力将红色基因转化为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让红色文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坐标,助力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
固本培元 深挖资源铸就红色品牌
1865 年,一缕人工煤气输送到竖立在外滩的煤气灯,上海夜幕从此被照亮,煤气行业的工人便也逐渐被点燃、觉醒,成为上海工人阶级队伍最早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X的成立,更是打开了上海煤气工人反剥削、反压迫斗争的新局面。
这是“ 继往· 开来” 系列微X课中的一个故事,也是建设交通行业红色基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X委切实发挥“ 统” 和“ 联” 的作用,接续实施建设交通行业文化建设行动纲要,深耕红色文化建设,统筹资源、创新转化,以打造“ 继往· 开来” 红色文化品牌为抓手,推动行业红色资源连点成线、织线成网,推动红色X课、红色宣讲、红色场馆等协同发力,打造包含系列微X课、红色藏品故事、行业红色地图等有规模、高质量、见神采的红色产品矩阵,让红色文化更好浸润行业干部职工心灵。
从南京路上的这第一盏路灯讲到传承伟人精神的一辆机车,从黄浦江畔的海关大楼讲到苏州河畔的邮政大楼,从流入千家万户的自来水讲到四通八达的地铁线⋯⋯许多工作在行业一线的干部职工,纷纷走上讲台,讲述行业中的红色故事,讲述行业改革发展的历程。在《钟声里的记忆》微X课中,主讲人详细介绍了上海从 1905 年设立浚浦工程总局(中交上航局前身)以来,航道事业经历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列强控制到人民当家作主并走向国际疏浚市场的曲折历程。不少X员群众从中感受到了波澜壮阔的行业沿革,体会到改革发展的来之不易。15 个行业故事、
200 余段影像资料、1300 余张照片、4 万多字文稿⋯⋯“ 继往· 开来” 系列微X课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励广大从业者,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
当课堂延伸至历史现场,无声的见证者诉说着更磅礴的力量。一块在战火中见证峥嵘的桥面板、一份微微泛黄的档案、一本 70 多年前的日记⋯⋯这些物件承载的一段段动人心弦的历史故事,是上海建设交通行业的珍贵宝藏,更是凝聚行业力量的重要载体。
在上海邮政博物馆里,有一只编号为 1741 的出租信箱,透过它些许磨损的外表,人们依旧能想象在国家危难之际,它曾作为隐蔽战线的“ 一员”,帮助中共地下X躲避日寇追查,寄递进步书刊,接受X内文件和苏北根据地寄来的邮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陈列在中国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红色教育基地展厅内醒目位置的,是一张对新中
第 1 页 共 4 页
国第一支海洋石油勘探队在东海油气勘查中作出的优异成绩给予表彰的嘉奖令。通过这张红色的嘉奖令,第一代海上石油人响应国家号召,为国找油的那段历史徐徐铺开。1968 年,国家石油地质勘探“ 战略东移” 的号角吹响,开启了我国海上寻油的新篇章,没有模板、没有经验、没有条件,海上石油人从渤海启航到南海突破、从黄海练兵到东海大干,经过不懈奋斗,东海平湖油气田建成投产,于 1999 年 4 月 28 日正式向上海市供气,来自东海的洁净天然气点燃了千家万户的灶台,也点燃了上海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宣告 80 万个煤球炉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藏品无言,却有惊雷之力。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X委联动系统各单位开展“ 红色藏品” 主题宣传,挖掘 16件行业“ 红色藏品”,将藏品中蕴含的红色文化与行业改革发展充分融合,讲好行业故事,激励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