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建设报/2025 年/7 月/18 日/第 004 版建设与法
为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本报记者 林培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力量,对于缓解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绿色出行作用重大。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规模不断扩大,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为此,多地修订轨道交通条例,为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重庆:多维创新 契合山城特色
修订后的《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在规划建设方面展现出山城智慧。一方面,强调线网规划的刚性,要求编制过程遵循科学合理、疏密有度、便捷高效的原则,清晰确定线路走向、主要换乘节点等关键要素;另一方面,突出地域特色融合,明确提出轨道交通应与重庆独特的地域风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对于有条件的轨道交通出入口及附属设施,要与城市道路、周边建筑、公交站点等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
在智能化与绿色化提升方面,条例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为轨道交通建设注入科技与环保活力。鼓励对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及周边土地实施综合开发,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实现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的统筹规划与立体开发。科学设置出让条件,依法办理用地手续,确保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为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与拓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