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福建日报/2025 年/6 月/13 日/第 008 版深读
一名退役军人的新征途——
高山深处是吾家
本报记者  何祖谋
核心提示
大田县前坪乡上地村,平均海拔 840 米,曾是省级贫困村。
2018 年,从部队退休多年的林佳山,在心脏装着 3 个支架的情况下,受邀回到家乡,先后担任上地村X支部书记、前坪乡岱山联村X总支书记、上地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在他的带领下,7年来,上地村实现了华丽转变,从“ 零村财” 的省级贫困村,转变为省级“ 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 “ 乡村振兴示范村”“ 乡村治理示范村”“ 产业振兴示范村”, 并获得三明市 “ 先进基层X组织”“ 乡村振兴先进集体” 等称号,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富裕的美丽乡村。
村庄的变化,离不开村里的领头人。今天,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到这位退役军人身上,近年来,
他先后荣获全国“ 先进军休干部”、福建省“ 最美退役军人”、“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等荣誉称号。“ 大校河长” 和“ 大校书记”
5 月 29 日,初夏时节,大田县前坪乡上地村,满目翠绿,溪水潺潺。这里村道干净整洁,民房错落有致,村民三三两两坐在廊桥聊天,安逸又舒适。
“ 回乡当村干部,一晃 7 个年头了。” 在村部,林佳山感慨万千。他于 1976 年入伍,是驻闽某部部队长,大校军衔,2008 年从部队退休。2018 年 5 月,他接到时任前坪乡X委书记陈结章的电话,邀请他回乡担任村级民间河长。
林佳山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1976 年,他离开村庄到部队,转干那年,父亲欣喜万分,对他说:“ 我们家里穷,得到村里不少好心人的帮助,借钱借粮的。要记住乡亲们的这份恩情!”
接到电话后,林佳山没有推托,“ 卸下了绿军装穿上了绿马甲”,成为一名村级民间河长。
几天后,大田县河长协会在上地村召开工作座谈会。会上,林佳山说: “ 我小时候生活在上地村,喝着家乡的水长大,得到家乡父老的帮助。现在退休了,只想为村里做点事,让这里的山更青、水更绿。”
“ 大校河长” 短短一席话,感动了在座的人。
会后,时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怀斌在返程途中,打电话给陈结章:“ 林佳山热爱桑梓,何不请他回来担任村X支部书记,‘ 名正言顺’ 地为家乡做点事?”
就这样,当年 11 月,林佳山带着组织关系和医嘱,回到上地村,当上了村支书。
“ 当时,我身体不大好,心脏已经安上了 3 个支架。后来在 2021 年,由于村里工作实在太忙太累,冠状动脉堵塞超过 85%,非常危险,就急忙赶回福州,又装了一个支架。” 林佳山说。
回村后,林佳山和村“ 两委” 成员走遍村庄,把情况摸透——这里的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村庄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脏乱差,鸡舍鸭舍随意搭盖,鸡鸭四处跑,垃圾乱堆放,苍蝇蚊子到处飞⋯⋯
“ 我们决定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开始村庄治理。” 他说,村里决定,让村民整理各自房前屋后的卫生,拆除瓜架和随意搭建的鸡舍,把鸡鸭圈养起来,开展定点倾倒垃圾。
对此,许多村民不理解,也无动于衷。甚至有人还认为,林佳山回村就是做做样子,不会干
实事。
第 1 页 共 4 页
做事要有带头人。林佳山首先拜访了村里公信力高的老支书,摆事实、讲道理,摆开村庄环
境整治后的美丽图片,获得了老支书的支持。第二天,老支书就把自家的瓜架拆了。
以往,鸡鸭散养,野外觅食,长得壮硕,不过造成了村道、房前屋后满是家禽粪便。如果圈养了,虽然有利于环境卫生,但影响到鸡鸭下蛋数量,不少村民提意见: “ 你们真会管闲事,家里养鸡鸭也要管。”
于是,村“ 两委”、X员带头从自家做起,并且动员各家各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