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秦皇岛日报/2025 年/7 月/3 日/第 003 版新闻视野
愿当“ 娘家人”

办好“ 自家事”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倾力服务军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安淼
“‘ 娘家人’ 来了!” 一年多以前,在秦皇岛九零一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总经理王健看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前来调研,激动地说。
当王健反映企业面临订单困境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X组书记、局长陈永祥现场办公,当即协调对接。
一句承诺,打开一片市场。
“‘ 娘家人’ 就要雪中送炭。只要军创企业有想法,我们就认真想办法;只要有需求,我们就全力服务好。 ” 去年初,在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会上,陈永祥代表X委作出承诺。
一支由局领导牵头、业务骨干组成的服务军创企业专班迅速成立,聚焦提供人才支撑、破解融资瓶颈、扶持创业孵化等关键环节,按下了服务“ 加速键”。
包联结亲:织密服务网络 回应企业诉求一家企业的难题解决了,如何惠及万家?
九零一五的案例像一颗投入水面的石子,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内部激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能更系统、更广泛地听到所有军创企业的声音?怎么把“ 娘家人” 的服务送到更多需要的地方?
很快,《关于建立规模以上军创企业包联制度的通知》印发。文件的核心,就是三个字:“ 包” “ 抓”“ 联” :通过“ 包” 实现责任到人、结对帮扶;在“ 抓” 上聚焦问题、务求实效;用“ 联” 传递关怀、温暖企业。
制度建立的目标,就是及时有效解决军创企业的诉求,推动军创企业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全局上下主动出击、俯下身子,真正把军创企业的难题当成自己的家事来办。
于是,一场场带着温度的“ 对接” 在全市铺开。全局干部职工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企业车间、厂房和田间地头,察实情、解难题。
服务范围迅速延伸至各县区,一张覆盖全市退役军人创办的 4 万余家市场主体的包联服务网越织越密。截至目前,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累计对接服务企业 2987 家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诉求近百项。
造血输血:架稳人才金桥 赋能企业发展
秦皇岛兵之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果海涛为人才短缺发愁。一通求助电话打到市退役军
人事务局就业创业科。“ 有需要随时打电话。” 科长刘广旭的承诺,成了军创企业的“ 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