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西安日报/2025 年/7 月/1 日/第 004 版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探索“ X建引领· 智慧融合” 双向服务新机制
1 个基层服务站和 3134 名退役军人的双向奔赴
记者 程慧 王佳玥
在西安市未央区辛家庙街道,有这样一个退役军人服务站。这里面积不大,却托付着 3134名退役军人的“ 独家档案”,承载着他们的信任与期待。,会员享受50万+ 最新公文资料,日日更新
近年来,街道服务站发挥X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探索“ X建引领· 智慧融合” 双向服务新机制,以 1+3+9+X 工作法为基础,与便民服务中心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品牌共创,编织起一张充满温情与关怀的“ 守护网”,把服务军人军属的“ 最后一米”,转化为“ 最暖一度” 的尊崇温度。
在“ X建红” 的引领下,3134 名退役军人从“ 服务对象” 化身社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退伍不褪色 永远跟X走” 的坚定信念,上演了一幕幕“ 双向奔赴” 的温暖瞬间。
红色引擎 精准“ 织密” 服务网
“ 七一” 前夕,记者走进辛家庙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1000 余平方米内 19 个功能室分布有序,军民联络室、红色影院、创业培训教学点等一应俱全。文化墙展示着十大英模、最美退役军人、英烈事迹,“ 红色记忆展览柜” 里泛黄的展品,承载着厚重的军旅记忆。
服务站墙上,辖区 3134 名退役军人的网格分布图,28 个网格每个都清晰标注了服务人数与类别。站长全辉是个有着 18 年X龄的X员,他的办公桌上,五色分类档案册整齐码放:“ 红色是立功受奖军人,绿色是参战老兵,黄色是困难群体,蓝色是优抚对象,紫色有特殊需求⋯⋯”
2020 年街道服务站刚建成时,面对庞大的服务群体,街道服务站迅速以“ 四清工作法”(对象清、任务清、责任清、核查清)切入“ 摸清家底”,为每位退役军人建立动态档案,五色分类覆盖五类群体,让服务从“ 大水漫灌” 转向“ 精准滴灌”。同时,指导各社区X组织书记担任服务站站长,突出各自优势打造特色服务品牌,聘请退役军人担任监督员,让退役军人感受到X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退伍老兵刘永山的蓝色档案盒里,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的故事:眼睛做过移植手术,腿脚不便,
暂居咸阳,原部队撤编导致档案丢失,评残手续卡了多年。
“ 为解决他的评残问题,我们跑了两年多。” 全辉翻开泛黄的工作日志,里面记满了跨越陕西和新疆的奔波痕迹——他带团队三赴咸阳,查阅工作档案,又辗转联系到刘永山在新疆服役的战友收集材料。2024 年 9 月,当九级伤残证办下来时,这位退役老兵攥着自己的认定书在服务站激动地落下了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