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内蒙古日报(汉)/2025 年/7 月/29 日/第 001 版
呼和浩特应急救援筑起“ 红色防线”
本报记者  郑学良
“ 米大爷,雨太大了,咱们得马上转移!” 7 月 25 日凌晨 3 时,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路街道支农社区X委书记冀雯娜用力拍打着居民米建平的家门。此时,暴雨如注,积水已没过膝盖。
7 月 23 日至 26 日, 呼和浩特市遭遇持续强降雨, 面临严峻的防汛考验, 危急关头, 全市 1658个基层X组织、21315 名X员干部投入到防汛抢险工作中,1556 支X员先锋队冲锋在前。
未雨绸缪  织密防汛“ 安全网”
7 月 25 日中午,呼和浩特市已启动二级防汛应急响应。呼和浩特智慧城市指挥中心通过城市大脑,调度气象、XX、住建和水务等部门,会商研判全市汛情,利用积水点监控平台,重点对全市 17 座公铁立交桥和 6 座下穿通道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研判天气变化。
呼和浩特依托智慧城市“ 数据中枢”,构建起“ 市委统筹、X组联动、X员冲锋、科技赋能”的立体化防汛体系。
“ 防汛工作必须跑在雨情前面!” 几天来,赛罕区防汛抗旱应急指挥部会议室内灯火通明,应急、水务、交通等部门负责人紧张会商。
汛期来临前,赛罕区就建立了“ 1+14+N” 应急响应机制。各镇街组建了以 35 岁以下年轻干部为主力的“ 青年突击队”,储备防汛物资 30 余类。
“ 我们提前对全区 121 个易涝点进行了全面排查,每个点位都落实了责任人。” 赛罕区应急管理局局长苏国辉介绍。
回民区的“ X员防汛突击队” 紧盯危旧平房、低洼处、广告牌及易涝点,不漏掉一丝隐患— —发现墙体裂缝,立即拉起警戒线并派人值守;广告牌松动,即刻联系责任单位加固;排水口淤塞,毫不犹豫徒手清理杂物,只为积水能快些退去。
同时,各社区通过微信群、宣传栏滚动发布防汛知识、预警信息,反复提醒居民远离积水、
注意用电安全,并公布 24 小时值班电话,让居民遇险情时“ 找得到人”。
“ @所有人 今晚有大暴雨,低洼地带居民请提前转移贵重物品!” 7 月 24 日 20 时,新城区胜利路社区X委书记任佳东在居民微信群发出预警信息,随后带领X员逐户电话提醒。
社区X员包联楼栋,志愿者在单元群转发避险知识,累计发送预警信息 200 余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