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鹤壁日报/2025 年/7 月/3 日/第 003 版专题报道/财经
应急亮剑
防汛砺刃
——鹤壁市 2025 年防汛综合演练纪实
本报记者  马梅雪
雨!特大暴雨!
7 月 2 日上午,市城市运行中心气氛凝重。雷达图上,一片红色笼罩鹤壁—模拟中的“ 2025汛期特大暴雨” 拉开帷幕。气象部门的声音响起:“ 预计 7 月 17 日至 22 日出现极端强降雨,累计雨量 700—1200 毫米!” 数字如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
以此为令,一场以极限思维锻造应急能力的防汛综合演练在主会场与浚县实战分会场同步启动,30 余家单位参加。演练立足“ 21· 7” 特大洪涝灾害经验,以“ 防、抗、救” 为纲,全面检验我市现代化防汛体系的协同作战能力。
防字为先 预警如弦
应急响应体系全速激活
市防指指挥大厅瞬间化作战情奔涌的神经中枢。暴雨至特大暴雨侵袭,防汛三级应急响应启
动,依托预报、预警、预演、预案、预置“ 五预” 联动的精密防御体系高速运转。
应急响应,“ 快” 在信息贯通。市气象局依托“ 13160” 递进式服务机制,提前锁定极端暴雨过程,基于实时监测与区域联防数据精准研判风险,为指挥决策提供时间坐标。航天宏图利用遥感卫星及 30 架无人机构建“ 空—天—地—人—网” 五位一体格局,实时推演盘石头水库水位超过限制水位,淇河、卫河、共渠将超保证水位的险情,动态生成河道调度、人员转移、资源调配三维作战图,实现风险靶向预警与智能决策,为防汛提供全域感知支撑。
应急响应,“ 联” 在部门协同。市城市管理局预置 49 支 1088 人抢险队严阵以待;17 座泵站满负荷运转,4 台“ 龙吸水”、18 台泵车全域机动排涝;对高风险下穿隧道通过内涝预警平台实施智慧监控并提前布设路障;6 个督导组驻点泰山路、高铁隧道等要害部位联动排险,筑牢主城区防线。
随着市防指提交综合研判报告,覆盖气象预警、水文监测、工程调度、城市防洪、交通保障的立体防御网络全面激活。指挥长根据预案果断将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防御体系进入高强度战备状态。
实战攻坚 抗字为要
水陆空协同演绎抢险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