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福建日报/2025 年/7 月/14 日/第 005 版社会
漳州市围绕“ 强基层” 系统整合升级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医共体建设县域全覆盖,2024 年基层诊疗量占比位居全省第一
基层医院如何“ 逆袭生长”
报业集团记者 杜正蓝 通讯员 黄锦鹏 林惠卿
2024 年,漳州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基层诊疗量占比 61.5%,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医共体建设县平均基层诊疗量占比 70.28%, 高于全省平均占比。 这意味着, 超过六成的漳州人选择在 “ 家门口” 就医,每 10 名患者就有 7 名留在县域内就诊。
这份信任,源于漳州以“ 强基层” 为核心,系统整合升级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医共体建设县域全覆盖。当前,漳州建成 12 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 4 个城市医疗集团,跻身全国医改综合评价第一梯队。按照“ 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 目标,漳州持续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走出了一条县域医疗共同体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让基层群众的 “ 医靠” 从基础保障向优质服务跃升。
基层细分,建强次中心
医疗服务水平强不强,基层说了算。如何系统性地建强基层?怎样的基层才算真强?
漳州的答案是:分层分类建设,打造好次中心。
“ 基层急救能力最是考验基层医疗水平。” 在漳浦县卫健局局长王志伟看来,如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只是转运患者的“ 搬运工”,群众对基层医疗的信任度便无从谈起。
不久前,75 岁的黄阿婆因气喘多日来到佛昙中心卫生院就诊。院内监测其指脉氧 75%,胸部CT 影像呈“ 白肺”,收住 ICU 监护治疗。经过多学科会诊,立即采取一系列重症救治方案,并根据每日病情及床旁超声监测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几日后,患者血氧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肺部病灶显著吸收,康复出院。
为何一家乡镇卫生院有 CT、ICU,还能进行多学科会诊?
据悉,佛昙中心卫生院又名漳浦县第二医院,处在与漳浦县城、漳州市区、厦门市区大约等距离的位置。“ 由于位置特殊,佛昙镇有 6 万多人口,还辐射周边 5 个乡镇近 25 万人的医疗卫生服务和院前急救任务。” 佛昙中心卫生院院长郑亚生说,该院定位为“ 县域医疗次中心”,按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标准建设。
而为黄阿婆进行多学科会诊的,主要有漳浦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黄叔宝与佛昙中心卫生院 ICU 副主任黄信宏等两级医院专家。“ 通过县级医院中层骨干到基层医院挂职,深度参与管理、学科建设和业务带教,使基层医院的重症救治平台实现‘ 精准诊疗、多科协同’ 。” 郑亚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