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羊城晚报/2025 年/7 月/9 日/第 A03 版时事
不折腾人财物,共育医学新高地
医院高校探索新型“ 联姻”
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张华 朱嘉乐
近期,医疗界接连上演重磅“ 联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正式挂牌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牵手广东药科大学、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姻南方科技大学、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挂牌暨南大学附属医院⋯⋯
医院与高校“ 联姻” 热潮背后的深层需求是什么?新型的“ 婚配” 形式陆续出现,能破解合作难题,真正实现双赢吗?
为啥要“ 组 CP” ?
我国高校与医院的合作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2000 年后则合作得更加紧密和广泛。传统的合作形式主要分两种——
一种是“ 直属附属”:医院与高校属隶属关系,医院的人财物均归高校垂直管理,是医学院核心教学、科研基地。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增城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 广医四院”)为例,2021 年 6 月,增城区人民医院人财物整体成建制移交广州医科大学,成为广州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广州市海森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委许崇伟指出, “ 这种合作方式的紧密度最高,医院产权移交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最重要的人事权由大学负责,经营管理按大学标准执行。”
院校联手后,广医四院职工身份发生转变,待遇从区属医院提升至市属医院水平,移交初期学校给予医院职工职称晋升的过渡期,开通专属晋升通道职称,进修学习的机会也更多了。 “ 以前医务人员看不到职称晋升的希望,现在只要愿意,就有很多机会。 ” 广医四院X办主任黄碧珊说。
另一种是“ 非直属附属”,这种合作多为“ 名义上附属”,医院虽承担高校的教学科研任务,但权责分离,双方是在“ 四不变”(领导体制、行政隶属、经费渠道、服务面向)的原则下协作。比如 1997 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挂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同年,该院挂牌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崇伟指出,非直属医院则高度依赖合同约定合作双方责权利,这种非直属模式多数情况下只是教学科研合作,有些医院甚至需向高校支付一定的合作费用。
近年来,院校“ 联姻” 热度有增无减,这背后的缘由是怎样的?许崇伟一语中的:“ 这是因为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将‘ 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 和‘ 医院住院医师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 作为核心监测指标,而非教学医院在这两个指标上往往处于劣势,如果没有十名及以上规培生参与考核的话,这个指标(医院住院医师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很可能拿不到满意的分数,在国考中就很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