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石家庄日报/2025 年/6 月/2 日/第 001 版
“ 五育” 培根收获百花齐放春满园
——石家庄市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综述二
本报记者 李云萍 宋子婷
厚植沃土育青苗,桃李满园竞芳华。
4 月,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舞台上,石家庄市东马路小学管乐团凭借精湛绝伦的技艺,在器乐类比赛中斩获一等奖,实现了河北省中小学生在该艺术项目上的突破。
5 月,教育部公布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奖名单,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学生凭借《智能教室系统》项目的独特设计,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萌芽赛道” 入围总决赛奖项。
几天前,中国盲人协会、中国残疾人运动管理中心联合主办的盲人板铃球交流赛中,石家庄
市特殊教育学校板铃球队的同学们取得了团体赛全国第五名的好成绩。
在 2025 年河北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预赛中,石家庄市和平西路小学作为石家庄代表队的主力军,一举夺得女子乙组团体、单打,女子丙组团体、单打四项冠军。
从艺术殿堂的精彩绽放,到竞技赛场的激烈角逐;从劳动基地的俯身耕耘,到科技赛场的创
新突破⋯⋯如今,在石家庄校园中,素质教育成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画面。
小球转动大梦想
体教融合让学生运动中锤炼意志
在石家庄市和平西路小学,大课间常常是从一场特别的“ 乒乓操” 开始。5 月 26 日,记者在学校看到,上千名学生手持球拍,在操场上整齐划一地完成着推挡、扣杀等动作。
“ 在我们学校,乒乓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校长王维告诉记者,学校坚持“ 以球育德、以球启智、以球健体” 的育人理念,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乒乓球运动。通过这项运动,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专注力、抗压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作为世界冠军孙颖莎的母校,和平西路小学有着 66 年乒乓球特色发展历史,先后培养了孙颖莎、刘燚等 4 位世界冠军,被称为“ 乒乓摇篮”。学校乒乓球馆的展架上,摆满了学生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得的奖牌和锦旗。
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是石家庄市积极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深化体教
融合的坚定决心。
全市教育系统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每日不少于两小时体育活动要求,广泛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积极推进场馆设施提升,强化教师专项培训,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和竞赛,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和平西路小学将乒乓球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四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专业乒乓球课,配备 4 名专职教练。校园里 15 张乒乓球台从早到晚都围满了喜爱乒乓球运动的学生,形成了“ 课间也要挥几拍” 的浓厚氛围。
青园街小学积极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通过“ 课程+社团+专业队” 三级培养体系,让冰雪运动走近学生。如今,学校随处可见轮滑训练的身影,课间时同学们热烈讨论冰壶战术,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冰雪运动的激情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