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钱江晚报/2025 年/7 月/23 日/第 009 版潮新闻· 财经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 浙” 里“ 小微” 扬帆破浪
浙商银行杭州分行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金融铠甲
本报记者 俞萍丽 通讯员 余洁
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演进, 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 成本压力持续攀升⋯⋯多重挑战叠加下,浙江这片民营经济沃土上的小微外贸与制造企业,如同航行于惊涛中的轻舟,对金融“ 压舱石”
的需求更为迫切。作为服务实体经济“ 最后一公里” 的关键力量,浙商银行杭州分行依托机制创新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为“ 浙” 里小微企业量身定制金融铠甲。
数字破局 解外贸小微“ 远航之渴”
走进杭州某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一批批精密的五金产品正等待装箱发往欧美。这家深耕出口领域的小微企业,凭借过硬品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近年来,随着原材料、物流、人力成本持续上涨,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最直观的体现是财务报表上持续攀升的应收账款数字,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现金流几近枯竭,日常运营和接新单都受到严重影响。传统银行融资模式要求抵押担保,而这类轻资产运营的外贸小微企业,恰恰缺乏足值的固定资产。
正当企业为资金焦头烂额之际,浙商银行杭州分行的客户经理带来了“ 出口银税贷” 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企业负责人通过手机扫描了专属二维码,在线上端口简单填写了企业基本信息和出口数据。 仅仅 5 分钟, 系统便精准测算出 343 万元的预授信额度!速度之快令他惊叹。
“ 出口银税贷” 的核心创新在于颠覆了传统抵押担保逻辑。它以企业真实、稳定的出口历史数据及形成的应收账款作为主要信用支撑,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进行价值评估。对于上述公司手握优质订单、拥有稳定海外买家但缺乏抵押物的企业,这无疑是量身定制的“ 及时雨”。整个流程从申请、额度测算、合同签订到最终放款,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操作彻底告别了繁琐的纸质材料和漫长的等待。相较传统信贷模式动辄 3 天以上的审批时间,该模式实现了质的飞跃。
资金压力缓解后,另一个“ 隐形杀手” ——汇率波动,成为企业新的焦虑点。“ 我们利润本来就不高,有时候辛苦做一单,汇率上下波动几个点,利润就没了,甚至可能亏本。 ” 过去,企业也曾尝试使用远期锁汇工具避险,但高昂的保证金要求常常让企业望而却步,占用了宝贵的流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