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金融时报/2025 年/7 月/8 日/第 004 版新闻
如何打通金融人才培养与就业“ 最后一公里”
主持人 《金融时报》记者 李珮
特邀嘉宾: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赵锡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长聘副教授 王熙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杨涛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吴金旺
目前,数字化转型重构金融业态,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培养与就业,已成为驱动行业创新发展
的关键命题。
高校作为人才供给主阵地,正从课程体系革新到产教融合深化加速推进。如何让课堂对接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怎样打通从校园到职场的“ 最后一公里” ?我们与高校教育者、行业观察者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金融时报》记者:当前,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呈现怎样的特征?
杨涛:当前,金融行业人才需求主要呈现五个方面特征。一是对于金融产品设计、业务运营、投资管理等专业人才有更高要求,不仅需要基础知识,更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金融业务实践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二是随着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推进,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的人才以及能够兼具金融与技术专业性的复合型人才。三是金融业面临更多风险挑战,因此需要更多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协助金融机构及时关注监管政策变化,确保合规运营,并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四是能够了解产业的金融人才,需要从业人员对专业领域的内在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五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人才。随着金融制度型开放的演进,金融业“ 走出去” 和“ 引进来”
将不断加速,这就需要了解国际金融规则和市场动态、具有国际金融和跨境业务能力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