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全县贯彻落实社区治理经验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贯彻落实*社区治理经验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省推广*社区治理经验现场会的精神,全面落实*市的决策部署,动员全县上下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我县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刚才,*寺社区和*湾工业社区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分享了他们在一线的探索和成果,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经验的科学内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社区治理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经验,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城市社区治理领域的创新实践和生动体现。*省委社会工作部将其核心要义精炼地概括为“六个坚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入学习、精准把握。
第一,必须坚持X建引领,筑牢社区治理的“主心骨”。*经验的首要一条,就是把X的领导贯穿于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这不仅是ZZ原则,更是实践法宝。要构建起“街道X工委—社区大X委—网格X支部—楼栋X小组—X员中心户”这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严密组织体系让X的组织和工作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社会最末梢。X组织要真正成为凝聚各方力量的领导核心,不仅要管好X员,更要通过X建联建、共建等形式,把辖区内的机关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拧成一股绳,形成“问题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治理共同体。X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带头调解邻里纠纷、带头认领服务岗位,让群众时刻能看到X员的身影、感受到组织的力量。
第二,必须坚持需求导向,践行“群众想什么就干什么”的服务理念。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验的核心理念,就是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这要求我们必须彻底转变工作方式,从“我们有什么就给什么”转变为“群众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民意收集机制,通过线上平台、线下走访、“楼道议事会”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要善于运用“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这“三张清单”工作法,将群众碎片化的需求系统梳理为精准的服务项目,再链接辖区内外的资源进行有效供给。从解决“爱心教室”的孩子托管难题,到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电梯公交”模式,*社区的成功案例反复证明,只有把群众的“心上事”当作我们的“上心事”,治理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
第三,必须坚持群众主体,引导“群众的事情由群众商量着办”。社区的主人是居民,基层治理的最大伟力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经验强调要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治理对象”变为“治理主体”。要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拓宽群众参与治理的制度化渠道。议事协商是关键一环,要搭建好协商平台,让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小事务,都能在公开、平等的沟通中找到最大公约数。要注重培育居民自治的骨干力量,发掘那些有威望、有能力、有热情的“能人”“达人”,支持他们牵头成立自治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形成“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当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自己动手办,社区的内生动力就会被彻底激活,许多过去看来老大难的问题,也将在群众的智慧和行动中迎刃而解。
第四,必须坚持社会协同,凝聚多元共治的磅礴力量。现代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政府部门或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