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市属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全力开创我市国有经济发展新局面。昨天,会议听取了各市属国企的工作汇报,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推动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以高度的ZZ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好这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国有企业体系不断完善,资产规模持续壮大,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保障城市运行、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稳定全市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和“顶梁柱”。
数据显示,市属国有企业的资产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根据市国资委的报告,2023年末,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已达到762.04亿元,相较于2022年的314.41亿元,增长超过142%,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据初步估算,2024年全年,市属国企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实现了两位数的稳健增长,部分重点企业的营收增幅甚至超过了40%,发展势头强劲。到今年底,全市国企资产总额有望历史性地突破1000亿元大关。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资战线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奋斗。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标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我市国企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短板和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解放不够深入。部分企业负责人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惯性思维,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跳出XX看XX”的格局和视野。二是主责主业不够聚焦。部分企业业务布局较为散乱,“小而全”的现象依然存在,核心竞争优势不突出,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三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式上虽然建立,但“形似而神不至”的问题在一些企业还很突出,董事会作用发挥不充分,经理层权责不对等,市场化经营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四是创新驱动能力不够强劲。研发投入总体偏低,创新平台建设滞后,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发展的“含金量”和“含新量”亟待提高。五是风险防控体系不够健全。部分企业投资决策不科学、不规范,对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的预见性和应对能力不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意识有待加强。
这些问题,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是发展中的问题,也必须在发展中加以解决。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市属国企的领导班子,必须深刻认识到,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已经到了一个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关键当口。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下大力气破解这些难题,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