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XX市物流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品)
同志们,企业家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物流产业发展座谈会,主要目的是分析当前形势,统一思想认识,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推动全市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刚才,市直有关单位汇报了全市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几位企业家代表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听后很受启发。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是连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的“动脉”,更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推动物流产业发展,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当前,我市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体系,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全市上下必须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一认识上来,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共同谱写我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把握全局,科学研判,深刻认识物流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审视当下,我市物流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根据规划预测,到2025年底,全市货物运输量预计将达到4亿吨,货物周转量达到1050亿吨公里,物流业增加值有望突破300亿元大关。这些数据背后,是我市经济活力的体现,也是全体物流从业者辛勤付出的结果。
  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短板与挑战。对标先进地区,我市物流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是成本偏高,效率有待提升。目前,我市社会物流总费用预计为755亿元,其与GDP的比率仍维持在12.6%左右这一比率相较于全国先进水平,仍有相当的下降空间,直接影响着实体经济的综合成本和市场竞争力。二是结构失衡,网络不够健全。多式联运体系尚不完善,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衔接不畅,特别是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仍存在节点空白和功能短板。三是主体不强,集聚效应不足。缺少具备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本地物流企业多为中小型,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尚未充分显现。四是科技赋能不足,数字化转型滞后。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数据孤岛现象普遍,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推动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绝非行业自身的孤立命题,而是牵动全局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制造业的“降本增效”,直接决定着“XX制造”的成本优势;它关系到现代农业的“产销对接”,深刻影响着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农民的切身利益;它关系到商贸流通的“体验升级”,直接塑造着城市的消费环境和市民的生活品质。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