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全县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暨中秋国庆假期安全生产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暨中秋国庆假期安全生产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的最新决策部署,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对全县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并就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安全防范工作进行重点安排。刚才,县消安办、县政府安办分别通报了相关工作情况,*同志对“双节”期间的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灭火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我都同意,请大家务必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差距,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清醒自觉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今年以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各项专项整治,持续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了平稳向好的态势。根据统计,2022年,我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3人,同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0%和40%。进入2024年,截至8月份,全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五年呈现下降趋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各乡镇(街道)以及广大企业干部职工辛勤付出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但是,同志们,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只代表过去,风险就在当下,挑战依然严峻。当前我县安全生产领域的深层次、根源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绝不能因为事故数量的暂时下降就沾沾自喜、盲目乐观,更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我们必须用最审慎的态度,审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在一些同志、一些企业负责人的头脑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对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安全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有的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习惯于用老办法、老套路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对新业态、新领域的安全风险研判不足、监管缺失;有的甚至心存侥幸,认为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导致在隐患排查和整改上“走过场”“打折扣”。这些思想上的“顽疾”,是安全生产工作最大的“绊脚石”。二是责任落实的“落差”依然存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在“最后一公里”的落实上还存在堵点。企业主体责任悬空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员工安全培训不到位的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必须深刻吸取去年我县*化工有限公司“8·4”一般中毒事故的沉痛教训。部门监管责任存在模糊地带,“三个必须”的要求在一些行业领域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存在监管盲区。属地管理责任有时也未能完全压实,对辖区内企业的安全状况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监管执法“宽、松、软”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风险防控的“偏差”依然存在。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批新项目、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传统风险与新型风险交织叠加,安全生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例如,我们的工业园区内企业集聚,产业链条复杂,危化品、有限空间作业等高危风险点多面广;文旅产业复苏,节假日人流、车流高度集中,给交通运输、旅游设施、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建筑施工、燃气安全、老旧房屋等领域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我们对这些风险的辨识、评估和管控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没有安全,一切发展都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