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XX县委全县欠薪治理专项行动部署会议暨欠薪治理工作业务培训会议上的讲话(精品)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欠薪治理专项行动部署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X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市委关于根治欠薪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县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部署下一阶段的专项行动。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动员部署会,也是一次业务培训会,目的就是统一思想、压实责任、明确任务,以超常规的决心和举措,坚决打赢这场欠薪治理攻坚战,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成绩、认清形势,深刻把握欠薪治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保障劳动者按时足额获得劳动报酬,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根治欠薪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相结合,推动我县欠薪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回顾2024年的工作,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全年共排查各类用人单位超过8000家,化解农民工工资案件1400余件,为超过1.8万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的工资近2.3亿元,欠薪案件数量、涉及人数和涉及金额同比分别下降了25%、30%和28%。特别是在工程建设这一传统“重灾区”,欠薪案件的下降幅度达到了35%,这充分说明我们前期的工作是有力度的、有成效的。我们通过大数据平台应用,实现了对重点项目的动态监控对5家恶意欠薪企业实施了联合惩戒,将其列入失信“黑名单”,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去年春节前,我们成功快速处置了一起涉及300余名工人的建筑项目欠薪案件,在短时间内为他们追回了全部工资450万元,确保了工人们能够安心过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部门的辛勤付出和一线同志们的艰苦努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的欠薪治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根治欠薪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从总量上看,欠薪问题尚未得到根治,存量案件还未彻底清零,新的欠薪隐患仍在不断滋生。从结构上看,一些深层次、根源性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工程建设领域层层转包、违法分包、垫资施工等顽疾屡禁不止;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生产经营困难,支付能力减弱;一些企业主法治意识淡薄,恶意拖欠、恶意逃薪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时点上看,每逢岁末年初,都是欠薪问题的高发期、凸显期。数据显示,仅春节前一个月受理的案件,就占到全年总量的40%左右,部分案件涉及人数多、金额大,化解难度极高,最长的欠薪时间甚至超过10个月。这些问题不仅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给我们的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隐患。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共同富裕”。保障工资支付,就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就业质量”。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从讲ZZ、顾大局、保民生、促稳定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做好当前欠薪治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现实紧迫性和ZZ严肃性。这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项民心工程、ZZ任务。我们必须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松懈情绪和畏难心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姿态,采取更有力、更精准、更有效的措施,坚决防止因欠薪问题引发规模性群体性事件,牢牢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以“四个深化”推动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本次专项行动,我们的总体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坚持“存量清零、增量严控、动态清零”确保国有企业、政府投资项目实现零欠薪,确保不发生因欠薪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或极端事件。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聚焦关键环节,抓住主要矛盾,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一)强化风险隐患检查,筑牢源头预防的“第一道防线”
  欠薪治理,防范胜于化解。大量事实证明,许多欠薪案件的发生,并非一日之寒,而是长期风险隐患积累的结果。我们必须把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置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一是要建立动态化的隐患排查清单。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牵头,针对本领域、本行业的特点,立即制定并下发一份详尽的《欠薪风险隐患排查清单》。这份清单不能大而化之,必须具体到项目、具体到环节。比如,对工程建设领域,就要重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