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关于建设一支高素质公安队伍的调研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从ZZ上建设和掌握公安机关,引导全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ZZ上行动上同X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对X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锻造一支让X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过硬公安队伍。”这是新时代公安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思想的指引下,XX市公安局X委展开了理论联系实践的调研,试图探索一条建设高素质公安队伍的路径。
一、XX市公安队伍基本情况
(一)机构建制情况:XX市公安局为正县级建制,辖11个县公安局、3个城市分局、4个企业分局,有内设机构25个、纪检监察派驻机构1个,其中,正县级建制2个(驻局纪检组和交警支队)、副县级建制13个、科级建制11个。
(二)人员编制情况:全市有政法专项编制2947个,实有人员8511人,其中,授衔民警3273人,占总人数38%;事业编工人、干部2390人,占总人数28%;警务辅助人员2848人,占总人数34%。
(三)人员结构情况:从授衔民警年龄来看,30岁以下170人,占比5%;31-40岁1333人,占比41%;41-50岁1103人,占比34%;51-60岁667人,占比20%。从授衔民警学历来看,研究生学历77人,占比2%;本科学历1552人,占比47%;专科学历1644人,占比51%。从授衔民警性别来看,女性380人,占比12%;男性2893人,占比88%。
(四)警力配置情况:18个县、分局授衔民警2599人,占总授衔人数79%,其中,基层派出所647人,占县、分局授衔人数25%。市局机关授衔民警674人,占总授衔人数21%,其中,交警支队340人,占市局授衔人数50%。
二、当前公安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调研来看,近年来,公安队伍状况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这些问题和情况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警务运行机制不畅。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打破了传统的警务组织形式和警务工作模式,现行的职能配置、警力配置、资源配置已严重滞后于警务实战化、扁平化、合成化发展要求。比如,工作层层部署、程序繁琐,说的人多,做的人少,许多警力耗费在开会部署、检查跟踪、请示报告等层面。再如,在案件侦办中经常需要多个技术部门提供支持,往往部门之间的沟通对接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基层实战应用、制约整体效能发挥。再比如,当前,传统违法犯罪正加速向以电信、互联网等为媒介的非接触性犯罪转移,借助网络的新型犯罪日益增多,而全市公安队伍中信息科技警力五年增幅不到5%,全市拥有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等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民警114名,仅占全部授衔民警的3.4%,实际从事公安信息化建设运维和实战应用的民、辅警仅有503人,占全部实有警力的5.3%。传统违法犯罪加速向信息网络领域蔓延扩散与警务人员向信息化转型更新迭代缓慢的矛盾十分突出,符合大数据治理需求的复合型信息化警务人才缺乏,间接影响和制约了一部分信息化警务设备使用价值的发挥。
(二)警力配比结构不适应。全市公安机关总警力数为8511人,其中,授衔民警3273人,事业编工人干部等2390人,文职辅警651人,勤务辅警2197人。真正拥有执法权的民警数占总警力数的比例仅为35.46%,不足40%的授衔民警要带领超过半数的警务辅助人员开展执法办案活动。个别县分局的警民比远低于全省万分之十二的平均水平,宝塔、洛川不足万分之七,子长不足万分之十。授衔民警分布不合理,基层派出所占比较小,导致如宝塔分局凤凰派出所警力长期处于超负荷、轮番式值班备勤状态,警力无法正常倒班运转。年龄在41周岁以上的授衔民警和事业编工作干部占比为43%,个别基层所队授衔民警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退居二线,而95%以上的辅警人员年龄集中在40岁以下,这些人往往因为年富力强而扎根在执法办案第一线,工人干部、辅警“挑大梁”、担当工作主力,给规范执法带来了安全隐患。
(三)公安队伍能力素质不强。队伍素质短板较多,少数民警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滞后于实战要求,不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执法办案,普遍性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有的民警不会做群众工作、不会调解纠纷、不会独立办案,大案破不了,小案管不住;业务警种专业作用发挥不够,随着犯罪手段的智能化、信息化、新型化,公安机关破案的专业性、实效性明显跟不上。比如,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部分被抽调民警不能迅速吃透吸收新规章、新制度、新要求,出现对政策法律把握不住、黑恶定性把握不准和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查而不深等问题,给后期调查认定带来困难,缺乏在依法收集证据、采取强制措施等方面的成熟经验。中央督导组明确指出,有些地区存在“对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实施赌博的新型犯罪缺乏警惕性,防范打击的能力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过去警力不足的矛盾日益演变为当前复杂案件查办难度增加与一线民警相对落后的打防能力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