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科技报/2025 年/6 月/16 日/第 A10 版学术
工人文化宫如何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太原市总工会工运理论研究中心 赵鑫
工人文化宫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工会组织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也是职工群众的“ 学校和乐园”。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职工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进一步丰富、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广大职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面对职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如何让工人文化宫成为广大职工文化活动的主阵地,让工人文化宫彰显出时代特色,焕发出新活力,以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多元化、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工会服务职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推动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课题。
一、工人文化宫发展阶段回顾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人文化宫曾是职工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工人文化宫发展处于辉煌时期。进入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受市场多元文化冲击和工人文化宫体制机制滞后等因素,加之部分工人文化宫变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人文化宫在新的经济体制下很难适应发展,随之陷入运营困境,迫于生存发展压力,“ 以商养宫” 的现象逐渐出现在各地工人文化宫,大部分工人文化宫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地位、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进入新世纪,国家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部署,2005 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推进地方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出台,各地工人文化宫不断摸索改革发展新路,进入到恢复发展时期。进入新时代,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就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16 年全国总工会启动针对工人文化宫的清理整改工作,明确提出要通过清理出租承包行为,推动工人文化宫回归公益性、服务性发展方向;2022 年、2023 年全总先后印发《关于坚持公益性服务性方向推进职工服务阵地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意见》《全国标准化工人文化宫指导标准(试行) 》通知。国家层面出台的系列重要政策为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人文化宫结束了“ 以商养宫” 的历史,进入了政策机遇期和发展建设的黄金期。
二、工人文化宫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工人文化宫清理整改工作的深入落实和全总关于“ 两性两化” 的《意见》出台,在全国总工会指导下,全国多地工会高度重视加强职工活动阵地建设工作,有力有序推动工人文化宫回归主责主业,并向着标准化、品牌化方向迈进,不少地方的老旧工人文化宫焕然一新,新建工人文化宫朝气蓬勃。特别是有的地方从省级层面出台了相应《意见》 ,给予政策大力支持,为工人文化宫加快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截至 2024 年 5 月统计,全国共有县以上工人文化宫等职工文化阵地 1600 家,2023 年度服务职工达 1.7 亿人次。从全国范围看,工人文化宫总体发展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也应清醒地看到,一些工人文化宫还不同程度在服务阵地建设、文化服务质效、创新发展思路等方面存在着短板弱项。
(一)阵地建设有待加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