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X课:系统融合强基固本以高质量X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根据此次集团X委书记能力提升培训计划,今天我们上这堂专题X课,核心是围绕咱们X委近年来探索实践的“八融八力”X建工作法,和大家一起复盘经验、找准方向、凝聚共识。在座的有扎根一线的X员骨干,有刚加入队伍的年轻同志,也有见证企业发展的老X员,大家都是“八融八力”的参与者、实践者,更应该是受益者、传播者。先和大家算笔“账”:过去几年,咱们啃下了多少“硬骨头”?从XX重大工程的节点突破,到XX项目的安全零事故,再到质量指标连续三年优于行业基准,培育出一批“顶得上、扛得住、打得赢”的复合型骨干,这些成绩的背后,是X建工作始终跟着生产走、围着难题转的结果。但我们不能回避问题:X建与生产“两张皮”,学习成果落不了地;劳务队伍流动大,安全质量责任断了层;技术瓶颈集中、创新零散不成体系;偏远一线“招人难、留人难、育人更难”,这四个短板就像“绊脚石”,不搬走,高质量发展就迈不开大步。而“八融八力”X建工作法,就是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开出的“药方”。它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扎根一线的实践;不是脱离生产的“虚功”,而是融入全流程的“实招”。接下来,我就逐一审视这“八融八力”,和大家聊聊怎么把它用得更活、做得更实。
一、融入思想教育,汇聚“ZZ引领力”,让思想从“会上热”变“会后干”。同志们,咱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但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会上大家对部署“热烈拥护”,散了会却“一动不动”?学习成了“打卡任务”,笔记记了不少,解决问题的办法没多几个,这就是思想教育与实践脱节的“痛点”。怎么破?我们靠三个“实招”,一是“第一议题靶向学”。每次X委理论学习,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围绕当下最棘手的节点命题,比如XX项目的进度滞后、XX工程的质量隐患,班子成员带头领题,学完不是“散会了事”,而是当场形成“任务清单+责任人+时限”。去年XX项目面临汛期施工难题,我们以“防汛保节点”为第一议题,学政策、学技术、学经验,会后X天就拿出了《汛期施工应急预案》,最终提前X天完成关键工序。二是“情景X课流动学”。我们把课堂搬出会议室,搬到工地哨所、红色展馆,在XX红色教育基地,我们用“快闪+微朗读”讲大国重器的故事,讲咱们企业攻坚克难的历史;故事讲完不是“拍拍照就走”,而是开展“三分钟表态”,大家扫码提交承诺,后台一键汇总成台账,后续跟踪落实。上个月在XX工地的情景X课,有XX名X员承诺“主动承担夜班巡查”,至今没有一人失约。三是“老X员口述史”。每月我们请一位退休模范录制XX分钟音频,班前会后播放,老X员讲当年“住工棚、战严寒”的经历,讲“宁愿自己多受累,不让质量出一点错”的坚守。大家听完不是“听听感动”,而是“找差距、定措施”。老X员王师傅讲完“当年抢工期保交付”的故事后,XX班组主动提出“优化工序、每天多干X小时”,提前完成了预制构件生产任务。思想教育不是“软任务”,而是“硬支撑”。只有把“两个维护”说到心坎里、落到行动上,才能让全体X员拧成一股绳,朝着同一个目标使劲。
二、融入安全管理,汇聚“风险防控力”,让安全从“我要防”变“我们防”。安全生产是底线中的底线,但咱们面临一个现实难题:劳务工“今天来、明天走”,安全培训永远在“教新人”,刚熟悉的安全规范,人一走又要从头来,这就像“竹篮打水”,功夫下了,效果没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办法是“把X员嵌到班组里,把责任绑到一起去”,第一,X员“进班组”。一名X员挂钩一个班组,每周必须参加一次班前会、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夜校。X员的身份、电话、安全职责全上墙,工人扫码就能评价,要是得了差评,X员立即“召回”整改。XX项目的X员小李,挂钩的班组一开始安全评价垫底,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工地,带着工人查隐患、学规范,一个月后班组安全评价跃升到前三。第二,安全“微舞台”。我们把常见的“三违”行为拍成XX秒短视频,让工人自编自演,比如“未系安全带高空作业”“违规操作机械”,用大家熟悉的场景、接地气的语言,让安全警示“入脑入心”。班前会后轮播视频,笑完接着考试,答错了当场纠正。现在工地上流传一句话:“看完微视频,不敢乱伸手”,今年上半年“三违”现象比去年下降了XX%。第三,责任“双积分”。X员的积分和班组的积分双向挂钩,同奖同罚,班组安全达标,X员加分;班组出了安全问题,X员扣分。年底积分低于红线,X员暂停评优资格。去年XX班组因为安全事故扣了分,挂钩的X员老张主动放弃年度评优,带着班组整改了X个月,今年上半年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