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关于XX镇推进移风易俗深化乡风文明建设的工作报告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而移风易俗则是塑造文明乡风、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关键环节。近年来,XX镇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引领,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制度约束、深化婚俗改革、壮大实体经济、激活志愿服务“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系统性破除陈规陋习,有效引导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树新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本报告旨在对XX镇相关工作举措、实践成效与未来方向进行系统性梳理与分析。
  一、健全制度约束夯实移风易俗治理根基
  制度建设是实现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的根本保障。XX镇深刻认识到,缺乏明确规范和有效约束的倡导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对根深蒂固的陈规陋习产生实质性触动。为此,镇X委、政府将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作为推进此项工作的首要切入点。
  在具体实践中,XX镇指导下辖各村X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X员先锋模范作用,牵头组织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修订过程并非简单的闭门造车,而是遵循了严谨的民主程序。各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X员大会、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和听取了普通X员和群众的意见与建议。这种自下而上的意见征集方式,确保了最终形成的规约内容能够真实反映民意、贴近村民生活实际。
  修订后的村规民约,将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核心问题作为规制重点。内容明确将“抵制高额彩礼、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婚事新办、鼓励丧事简办、弘扬厚养薄葬”等符合时代精神和文明要求的具体条款纳入其中。例如,对婚嫁彩礼的建议上限、宴请规模、车辆使用数量等作出了指导性约定;对丧葬活动中的仪式流程、吊唁规模、办理时长等进行了简化倡导。这些条款将模糊的道德倡议转化为清晰的行为指引,使村规民约从一份象征性的文本,转变为具有现实约束力、引导力的村民“小宪法”,成为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
  为确保村规民约的知晓率和执行力,XX镇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多种宣传渠道。一方面,利用各村设置的宣传栏、公告牌等传统阵地,将村规民约的核心内容进行图文并茂的公示,使其抬头可见、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积极运用镇政府及各村建立的AAA公众号、村民联络群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相关政策解读、先进典型事迹和村规民约内容,引导群众在日常信息获取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明新风尚,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移风易俗工作的顺利推进营造了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聚焦婚俗改革培育文明节俭婚嫁新风
  婚俗领域的陈规陋习,尤其是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农村家庭、影响社会和谐的痛点。XX镇将婚俗改革作为移风易俗工作的攻坚重点,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措施,旨在从源头上减轻群众负担,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家庭观。
  为系统性引导婚俗行为,XX镇定期组织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新风”专题活动,并配套举办文明婚俗辅导培训班。培训内容设计全面且贴近需求,不仅局限于宣讲政策,更注重提供实用指导。课程涵盖了婚俗陋习的社会危害性分析、和谐夫妻关系与现代家庭经营理念、婚礼筹备过程中的实用事项指导以及现代文明婚礼礼仪等多个维度。讲解方式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通过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形式,有效加深了参训群众,特别是适婚青年及其家庭对婚俗改革内在意义的理解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