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25年秋季学期教学工作会议,校长讲话:深耕课堂沃土,让教学实效与温度共融
各位老师:
金秋开学季,我们再次聚焦教学这一核心议题。今天的会议,不是罗列任务清单,而是要共同探寻:如何让课堂真正成为滋养思维的田野?如何让教学既能筑牢知识根基,又能照亮学生心灵?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但这条生命线的养分,从来不是单一的分数指标。真正的教学成效,在于学生是否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思考走出教室,带着热爱持续探索。本学期,我们要以“深耕细作”的态度,从课堂生命力激活、评价体系革新、教研生态重塑三个方向发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旅程。
一、让课堂成为生长的原野——破解教与学的深层联结
当前课堂中存在的痛点值得警惕:有的课堂沦为“知识灌输流水线”,教师讲得疲惫,学生听得麻木;有的课堂追求表面活跃,却缺乏思维的纵深;还有的教学内容悬浮于生活之上,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现实意义。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未能建立教学与学生成长的真实联结。
(一)教学内容既要扎根生活土壤,更要锚定认知坐标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但不是唯一的标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架起教材与生活的桥梁,同时精准匹配学生的认知阶梯。比如物理课讲解力学原理时,不妨结合校园运动会上投掷项目的轨迹分析;道德与法治课探讨社会规则时,可以引导学生梳理班级公约的制定过程。
要实现这一点,备课必须完成“双向解码”:既要吃透教材的知识逻辑,更要破译学生的认知密码。通过学情分析表、课前访谈、错题归因等方式,精准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教学内容既保持适当挑战度,又能让学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