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系统治理、靶向发力、久久为功,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的短板弱项,不断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延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牢记嘱托主动作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持之以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深入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扎实做好中央和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延安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更优美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心聚力。延安市委、市政府着眼于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战略机遇,自觉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行动,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开展了一系列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工作,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延安的山川大地实现了由“浅绿”到“深绿”的历史性转变。
(二)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近年来,延安市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延安市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延安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措施,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长足发展和持续开展提供了保障。《延安市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条例》的实施,成为以法律形式保护退耕还林成果的全国第一市。坚持“X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建立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机制和跨省际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全面推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推动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三)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采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等举措,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延河综合治理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以及油煤气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新增水域面积4.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07%,植被覆盖度提升到81.3%,助力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61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河泥沙由2.58亿吨降为0.31亿吨,生态植被逐步向好,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市域内现有陆生野生动物264种、种子植物147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12种、Ⅱ级25种,省级13种。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2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9天,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进入国家达标城市行列,成功入围北方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全市13个县(市、区)均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圣地蓝”成为革命老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四)加速推进产业全面绿色转型。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能耗“双控”要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深入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绿色低碳发展。一是坚持创新驱动。稳步推进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富县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延长油田伴生气资源循环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