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全区经济运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588字)
同志们:
刚才,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汇报了今年前七个月的经济运行情况。总的看,有成绩,但问题更不容忽视。1-7月份,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我在这里不再重复。可以说,形势逼人,任务等人。今天这个会,我想换一个角度,不把重点放在分析经济数据本身,而是想和大家深入探讨一下数据背后的“人”的因素、“作风”的因素。为什么年初定下的目标,现在看有不小的差距?为什么好的政策、好的机遇,在我们这里没有完全转化为发展的胜势?是思路不清吗?是政策不准吗?我看,根子还是出在抓落实上,出在少数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上。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推动xx区的发展,同样如此。如果我们的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缺乏那么一股子“冲”的劲头、“钻”的精神、“实”的作风,那么再好的蓝图也只是“墙上画画、纸上谈兵”。因此,要扭转当前经济工作的被动局面,首先要来一场思想深处的“革命”,一场工作作风的“整顿”。下面,我重点讲三点意见,也是向全区干部提出的三点要求。
一、破除“思想之冰”,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当前,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想为、不愿为、不敢为”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几种“画像”:一是“太平官”。信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念头。对工作,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对指标,觉得“差不多”就行,缺乏“跳起来摸高”的志气。这种心态,本质上是理想信念的“缺钙”,是X性的不纯。二是“甩手掌柜”。习惯于当“指挥员”,把任务一级一级往下派,自己却不深入一线。对基层情况“大概知道”,对企业困难“有所耳闻”,但具体问题症结在哪里,解决路径是什么,却是一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