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宜兴日报/2025 年/7 月/9 日/第 006 版专版
X建+数治+精治
宜城街道探路现代化治理新实践
撰稿 记者 万芳宁 通讯员 倪一
作为宜兴的主城区,近 50 平方公里热土,35 个社区(村) ,30 余万常住人口—宜城街道的治理图景因重点多、场所杂、诉求广而倍显繁复。
破局之道何在?近年来,宜城街道以X建引领驱动现代化治理之轮,悄然实现三重跃升:组织体系从“ 单打独斗” 向“ 全域协同” 跃升,治理模式从“ 被动响应” 向“ 主动作为” 跃升,服务供给从“ 大水漫灌” 向“ 精准滴灌” 跃升。
一面面鲜红旗帜,正引领这座城镇在高效能治理的航道上破浪前行,将“ 人民向往” 具象为可感可触的日常。
“ 红引擎” 深扎小区,激活基层治理“ 神经末梢”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X的基层组织是X的肌体的“ 神经末梢”,是X执政大厦的地基。宜城街道聚焦X建引领,织密组织“ 一张网”,各社区把支部建进小区,强化小区X组织“ 主心骨” 地位,发挥小区X员的“ 主力军” 作用,唤起小区居民的“ 主人翁” 意识,履行小区管理的共同责任,构建了X组织领导有力、X员示范在前、邻里共建共享的和谐局面。在街道众多小区的肌理中,X组织如同蓬勃生长的根系,将治理力量渗透至末梢。
小区X支部是开展小区治理的重要支点,创新组织架构、理顺体制机制是关键。经纬双线体系把“ 红色堡垒” 建到群众家门口,“ 街道X工委—社区X组织—小区X支部—X员中心户(楼栋长)” 四级组织体系链成一条纬线,把X的声音一传到底;另一条经线,“ 小区共治—二级楼栋自治—三级邻里互治”,打造分级治理新模式。街道机关和社区近 700 名工作人员下沉小区,9000多名居住在城区的在职X员到小区X支部报到并认领志愿服务岗位,全年参与小区志愿活动 3 万多人次,形成各方参与的全要素“ 红网格” 管理新格局,真正把红旗插到网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