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河南经济报/2025 年/6 月/12 日/第 011 版理论
贯通国企纪检与内部审计协同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蜀道智慧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卢浩
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 健全X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X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国有企业(以下简称“ 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治理水平不仅关系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还会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纪检监督与企业内部审计分别发挥ZZ与经济“ 体检” 作用,两者业务交叉、目标一致,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以“ 事前统筹、事中管控、事后问效” 全流程为脉络,紧扣实践需求与模式创新,聚焦协同治理机制构建,提出可操作、可持续的具体建议。,会员享受50万+最新 公文资料,日日更新
一、国企纪检监督与内部审计协同治理的现实需求
(一)同心同向,目标趋同
国企纪检机构根据X章X纪、法律法规等对X员干部、监察对象及权力运行环节进行监督,重点在纪法约束,确保监督对象廉洁从业;国企内部审计则财务收支、经营业务等进行监督和评价,重点在强调流程合规,实施风险预警,促进公司规范治理和合规经营。二者在“ 发现问题、分析研判、督促整改、追责问责” 闭环上高度契合。
(二)联动共治,反腐倡廉
随着国企经营范围与组织架构的日益复杂,腐败行为呈现更强的隐蔽性,单一监督力量难以覆盖权力运行与资源配置的各个环节,纪检与审计相互依托,形成“ 审计先行、纪检查办” 的反腐闭环,即审计先行挖掘财务与业务异常,纪检随后跟进开展核查调查与责任追究,有利于多维度联动快速锁定廉洁风险,提升反腐效率。
(三)集约共享,格局融通
X的二十大报告中,针对进一步构建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作出了战略部署。若缺乏协同机制,可能会导致纪检和审计各自为战,既可能在关键领域重复监督,又可能在制度盲区形成监督空白。通过制定信息共享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人力与数据资源集约利用,有利于发现问题,可以有效提高整改效率。同时,国企纪审协同不仅要保持内部畅通,还要与巡视巡察、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主体联动,真正做到“ 治已病、防未病”,着力构建“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的大监督格局。
二、当前纪检监督与内部审计协同治理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