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云南日报/2025 年/6 月/22 日/第 006 版清风云南
我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护航口岸经济发展——
廉风劲吹口岸兴
本报记者 谢进
“ 通关顺利吗?等待时间长不长?”
当晨曦穿透薄雾,中国天保口岸的智能卡口缓缓升起,满载泰国金枕榴莲的冷链货车刚进入
货场,到此开展一线监督的云南麻栗坡边境经济合作区纪检监察工委干部便上前询问起来。
口岸繁忙而有序的画面背后,有我省纪检监察机关为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贡献的监督力
量。
近年来,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沿边开放前沿定位,将监督触角深植口岸发展各环节,以“ 硬约束” 优化“ 软环境”,让监督效能转化为开放动能,助力口岸实现从“ 通道经济” 到“ 产业高地” 的跨越,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注入“ 廉动力”。
“ 候检难” 影响通关能否便捷高效,沿边地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口岸贸易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深入开展一线监督,破解梗阻,通过反馈问题、参与研判、跟进整改的“ 监督闭环”,推动从“ 候检难” 到“ 1 分钟通关” 的蝶变。
“ 今年变化太大了,通关查验快得很,这一车比以往多赚至少 2000 元。” 货车司机李师傅的经历,道出了天保口岸的蜕变。
此前,云南麻栗坡边合区纪检监察工委在对天保口岸国际货场投入使用和海关通关便利化情况开展一线调研监督时发现,国际货场启用后,尽管口岸日吞吐量跃升,但贸易额增长与预期相差较大。
该纪工委随即向边合区反馈有关问题,督促边合区租赁检测设备缩短送检时间,协调新建 40个充电卡口,将榴莲检测时长压缩至 48 小时内,最终推动日贸易额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