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衡水日报/2025 年/6 月/7 日/第 001 版
文旅融合绘新卷

产业赋能促振兴
——故城县房庄镇激活乡村振兴“ 一池春水” 纪实
本报记者 王斌 本报通讯员 杨智华
北依大运河,南接齐鲁地,故城县房庄镇自古便是南北文化交融之地。作为汉代大儒董仲舒下帷讲学故地,这里文脉绵延两千年;作为以岭药业等龙头企业原料基地,这里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作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这里 8 个特色村庄串珠成链,形成乡村旅游带。,会员享受50万+ 最新公文资料,日日更新
近年来,房庄镇以“ 三张名片” 为统领,走出了一条文化铸魂、产业筑基、生态塑形的乡村振兴之路。2024 年,全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 2000 万元,村集体收入平均增收 2.1 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7.1%。
文旅融合激活发展动能
端午节,艳阳高照,房庄镇董学园内古乐悠扬。身着汉服的孩童端坐案前执笔描红,研学团队穿梭于仿汉建筑间体验“ 下帷讲学” 场景,春晖广场上的许愿牌在微风中叮当作响。这座以大儒董仲舒文化 IP 为核心打造的文旅园区,单日接待游客突破 600 人次,成为京津冀短途游的“ 新晋网红”。作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董学文化体验基地,这个文化氛围浓厚、研学业态丰富的文旅综合体,巧妙地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表达。
“ 我们设计了‘ 时空穿越’ 主线,游客从踏入序志门开始,就进入沉浸式文化体验。” 园区负责人周炜介绍,园区内设置“ 六艺” 体验区、汉服摄影基地、国学讲堂等 12 个功能板块,创新开发“ 儒学剧本杀”“ 节气农耕课” 等体验项目。经过资源整合,今年这里已全面融入故城县“ 大运之城· 一见如故” 旅游体系,与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金蝉文化馆等节点串联成线、联动互动。今年 1 至 5 月份游客量同比增长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