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浙江日报/2025 年/6 月/30 日/第 018 版专版
西湖区留下街道:破局立新

千年古镇的活力新生
娄晓涵 沈琳
杭州城西,千年文脉绵延至今。
这里是宋高宗“ 西溪且留下” 的灵感之地,也是硬核科技与千年宋韵碰撞的“ 试验场”。在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小和山科学城的科创力与高校的创新力交相呼应,焕新后的留下老街与北高峰山脚的百年文化街区共绘文创新景⋯⋯
在西湖区勾勒的“ 科教高地” 与“ 文创高地” 蓝图下,留下街道以“ 和合共生” 破题,在“ 破茧重生” 的古镇肌理中,让每处风景既留下文化底蕴的厚度,也留下创新与烟火交织的温度。
创新破局
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在留下街道科创地标——小和山科学城内,杭州微伽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新一代高精度绝对重力测量仪即将推向市场。目前,企业已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形成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 在这里,九成以上的项目都有高校师生参与其中。” 小和山科学城相关负责人用一句话道出了留下街道校地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位居城西科创大走廊东首的留下街道,高校实验室、科研院所与民营企业联动频繁,这与其坐拥 9 所高校和 5 家科研院所的丰富高校资源紧密相关。然而,资源富集并不能自动转化为发展动能,实验室的智慧火花也难以成为点燃区域发展的引擎。
破局,势在必行,且需要系统性思维与精准抓手。近年来,留下街道精准施策,巧妙地将辖
区村社、园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串联,让沉睡的科教资源转化为强大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在创新理念上,深化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校地协同促进中心,建立浙工大“ 知名校友企业库”等产学研“ 四库”,开展“ 双向互派” 人才交流;强化“ 四链融合” 体系,构建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产业生态,聘请科学顾问团为顶层设计提供智慧支持。
在创新路径上,推出“ 科技村长” 模式。从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中,遴选 23 名“ 懂科技、善转化” 的专业人才,按照“ 双向奔赴” 原则,下沉至 15 个村社和 2 个楼宇园区担任“ 科技村长”。“ 他们不是挂职者,而是带着资源、技术与情怀的‘ 发展催化剂’ ,推动资源导入与成果转化。” 小和山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