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东莞日报/2025 年/6 月/10 日/第 A02 版东莞· 政闻
东城街道:构建“ 大X委” 治堵机制

探索基层共治新路径
本报记者 张喜林
编者按:日前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召开,会议通报了东莞市 2024 年度十大优秀改革项目、基层优秀改革创新案例。为充分激发基层改革创新的“ 源头活水”,推动全市形成争先改革、竞相突破的生动局面,营造浓厚的改革创新氛围,东莞日报全媒体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改革创新在基层》,敬请垂注。,会员享受50万+最新公文资料,日日 更新
早高峰的光明社区光明路,从行车 2 个小时缩短到 30-60 分钟,X员志愿者手持红旗引导车流,新施画的立体斑马线前,接送学生的车辆礼让行人⋯⋯这番井然有序的景象,很难让人联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东城街道出名的“ 堵点”。
这样的改变源于东城街道创新“ 大X委” 工作机制,采取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治的模式,以治堵破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带动促进社区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提升,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构建“ 大X委” 合力攻坚
“ 以前接娃放学回家得堵 2 个小时,现在 40 分钟就可以了。”“ 增加隔离护栏,中间车道一直畅通”“ 减少了拥堵时段,接娃放学送娃上学,方便多了。” 近日,东华高级中学东城校区进入放学时间,许多家长将车停在接送区域等待,不少家长纷纷表示,东城街道光明路段堵了 10 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现在终于缓解了。
东城街道光明社区地处莞长路、八一路和环城路 3 条主干道交会处,“ 辖区 3 所学校、1 家医院、多个工业园集中在光明路沿线。其中,高峰期日均 3.6 万名学生流动、近 3000 名患者出入。”光明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接送、早间就诊、假日等峰值节点,社区内外部道路瞬时车流极大,叠加停车位短缺、公共交通供需不匹配、内部道路管理混乱、长期违停乱停等问题,治堵难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