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农民日报/2025 年/7 月/18 日/第 007 版乡村建设
山东济宁市兖州区颜店镇

从“ 一时净” 到“ 长久美”
王洪玮 王蔓蔓 农民日报· 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夏日的鲁西南小镇,通村道路平坦整洁,村内小菜园里绿意盎然,健身广场上群众悠然惬意,集中存放的农机具场院井然有序⋯⋯这幅天蓝水碧、环境优美、生机勃勃的宜居画卷,正是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颜店镇打造美丽幸福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颜店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X员干部转变作风,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度的重点工程来实施,聚焦基础设施提升、拆旧拓新、长效管理三大关键,通过“ 要素保障+群众参与+监督推动” 三管齐下,推动农村环境从“ 一时净” 向“ 长久美” 跃升,用实干实绩书写了乡村振兴的“ 颜店答卷”。
要素保障“ 落子准”
“ 以前村里的路坑洼不平,现在新修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出门方便多了。” 毛庙村村民高培申老人指着刚竣工的村内道路向记者感慨道。
颜店镇曾经面临人居环境提升资金不足与村民就业增收的双重难题。2024 年,颜店镇接触到以工代赈项目,通过深入研究政策、精心谋划申报,成功争取到 600 万元以工代赈专项资金。之后通过梳理群众需求,按照技术门槛低、务工技术要求不高的原则,结合辖区部分村庄道路年久失修现状,将“ 要素保障” 精准“ 落子” 在通村道路及村内道路提升改造上。
为保障村路质量,颜店镇创新“ 料工分离” 项目实施方式,即材料供应上由镇采取询价方式确定统一供应商,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同时又降低了采购成本;务工组织以村为主,优先安排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等群体实现“ 家门口” 就业;同时“ 授之以渔” 将技术培训嵌入施工全过程,实现了“ 零工变小工、小工变大工” 的转变。
“ 听说村里要修路,动员群众自己干,我立马报了名!” 回忆起以工代赈项目,西嵫阳村村民
许恩锋黝黑的脸上笑出几道褶子, “ 刚开始只会搬砖清理路基、洒洒水,技术员手把手教我支模
板、调混凝土比例,现在我也算半个技工了!” 许恩锋告诉记者,每天干 8 小时,最高一天能拿
180 块。
得益于以工代赈项目,颜店镇如今已改造提升 15 个村 25 公里农村道路,实现带动就业 278人,发放劳动报酬 210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