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吕梁日报/2025 年/7 月/21 日/第 001 版
古村新韵沐春风
——临县三交镇孙家沟村创建“ 全国文明村” 纪实
本报记者 韩笑
晨曦初露,黄土高原的沟壑间泛起微光。临县孙家沟村的明清古院落里,青砖黛瓦熠熠生辉。
83 岁的王乃祥老人正拄着拐杖,慢慢走向中央军委三局旧址,拐杖叩击石板路的声响,与八十年前的电波声仿佛在此刻共振。
这座集“ 中国传统村落”“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于一身的古村,正用红色基因打底、以文明新风作墨,在 1.682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着“ 全国文明村” 的创建答卷。
网格里飘扬X旗红
文明创建有“ 引擎”
“ X员就是要亮身份、担责任,让群众看到X旗就有主心骨。” 这是孙家沟村X支部书记王建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孙家沟村,X建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看得见的行动——“ 1+4+N” 工作体系像一张细密的网,把文明创建的责任落到了每个角落。1 个X支部统领全局,4 个X小组分片包联,6 个X员责任区各有专攻。2023 年,42 次“ 红色院落清扫”“ 老X员帮扶” 等志愿活动,让X员的身影活跃在古村的每一条巷道。
文明创建光靠X员不够,得让全村人都动起来。孙家沟村的“ 破题之法”,是那间热闹非凡的“ 积分超市”。超市里,牙膏、洗衣粉、电风扇等物品摆得满满当当,村民们拿着积分卡来兑换,小到一块肥皂,大到一台微波炉,都成了“ 文明的战利品”。
68 岁的张奴顺老人是积分超市的“ 常客”。他不仅自己坚持清扫村口的公共区域,还带动邻居一起参与,半年下来攒了不少积分。不久前,张奴顺用积分兑换了一台微波炉。 “ 这不是普通的微波炉,是村里给咱的‘ 文明奖状’ 。” 老人的话传开后,村民们参与文明创建的劲头更足了。
如今,积分超市累计兑换 5000 余分,墙上的“ 积分排行榜” 每月更新,成了村民茶余饭后最关注的“ 热点新闻”“ 比学赶超” 的文明新风,正在一张张积分卡中悄然生长。
红色古韵融新篇
文明根基扎深土
走进中央军委三局旧址,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斑驳的发报机、泛黄的电报稿、珍贵的历史照片,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这里是孙家沟村的“ 精神地标”,也是红色基因传承的“ 主阵地”。
为了让红色记忆不再尘封,村里投资 300 万元修复旧址,从清理坍塌的窑顶到修补开裂的土墙,每一处修缮都力求还原历史原貌。
如今,“ 红色电波纪念馆” 成了热门打卡地,年接待研学团队 56 批、1.2 万人次。纪录片《山沟里的电波》在网络上点击量突破 10 万+,不少网友留言:“ 没想到黄土高坡里藏着这么动人的革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