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烟台日报/2025 年/7 月/10 日/第 001 版
谋划一批具有首创性、引领性、标志性的创新举措,推动海洋一二三产业深
度融合全产业生态,山东长岛“ 蓝色粮仓” 海洋经济开发区——
以闯海精神铸造“ 蓝色粮仓”
YMG 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5 月 22 日,首届烟台三文鱼起鱼节活动在长岛举行。从换上“ 中国芯”,到住进深水智能网箱,再到坐上全国首艘批复建造的渔业养殖运输船,一条条虹鳟三文鱼“ 游” 上了国人的饭桌。这一系列变化,也成为山东长岛“ 蓝色粮仓” 海洋经济开发区奋勇前行的缩影。
2023 年 12 月,山东长岛“ 蓝色粮仓” 海洋经济开发区(下文简称“ 海经区”)正式获批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海上经济开发区。
这是我国首个管辖范围在海洋、主体空间在海洋、主导产业在海洋的海上经济开发区。
既然是“ 首个”,就意味着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就意味着要为国家创造新经验、蹚出新路子、作出新示范。
从创新机制到建强基础设施,再到重塑产业优势,海经区始终秉承长岛“ 闯海” 精神,勇立潮头、敢闯敢试,突破了一系列瓶颈制约、打通了一系列关键环节、推出了一系列首创举措。
一座座破水而出的海洋牧场综合平台,一个个鱼跃海面的丰收盛景,见证着海经区日新月异
的成长,彰显着向海要粮、向海图强的决心。
敢闯敢试当先锋
茫茫大海中,在岛陆面积仅是海域面积的 1/50、人口仅有 4.1 万的岛屿上建设海上经济开发区?
难度之大,可以想见。
但就在这片蓝色沃土上,上演了一系列“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的奇迹——
2023 年 6 月,“ 蓝色粮仓” 产业园的构想提出后,不到 3 个月就走完了申报省级开发区的全部程序;不到 6 个月就从探索性谋划阶段迈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刷新了“ 山东速度”、创造了“ 烟台纪录”。
可以说,从诞生之日起,海经区的血液里,就流淌着敢闯敢试、勇当先锋的基因。
没有先例可循?那就先行先试!没有经验可鉴?那就创造经验!
自成立以来,海经区一鼓作气谋改革、打破成规闯新路,持续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长岛海洋经济促进局副局长王俊红表示, 为了迅速打开局面, 海经区一开始就创新体制机制,搭建了“ 六个一” 的基本框架:
编制一部高水平规划引领发展,编制完成了《“ 蓝色粮仓” 海洋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制定了配套落实方案;
设立一个管委会实体运作,成立了长岛海洋经济促进局,以开发区的名义开展工作,完全剥
离社会事务,专注产业引导、招商引资、营商服务等主责主业;
组建一个投资公司实际运营,省市区三级联合成立了注册资本 2.51 亿元的蓝色粮仓(长岛)海洋投资有限公司,会同开发区统筹做好园区运营和投融资工作;
成立一只产业基金投资引导,由省市区国资和基金共同认缴出资 20 亿元,组建了蓝色粮仓(长岛)海洋发展基金,开展重点产业招引、本地产业培育和股权投资;
培育一家上市公司作为链主企业, 推广本土龙头企业成熟经营方式, 支持企业开展并购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