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南方日报/2025 年/7 月/10 日/第 AA1 版广州观察
三十而立再出发
“ 二次创业” 启新程
——写在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成立 30 周年之际
南方日报记者 谭超
今年,广州民营科技园迎来了成立 30 周年的日子。1995 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下称“ 民科园”)成立,成为首个国家级民营科技园,属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一区五园” 之一。,会员享受50万+最新公文资料 ,日日更新
如今民科园已成长为一个容纳超 7000 家民企的“ 超级园区”,以占白云区 0.7%的土地面积,
贡献全区超 50%的工业产值,聚焦了欧派、白云电器、白云科技、通达电气、呈和科技、魅视科
技、中软国际、芭微、卡迪莲、雪蕾、4K 花园等“ 四上” 企业 783 家、高新技术企业 433 家、
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235 家(国家级 16 家) 、省级以上研发平台 80 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
冠军企业 9 家(国家级 2 家)、上市企业 9 家。2024 年,园区营业收入突破 2200 亿元、同比增长
13.7%,连续八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这片土地见证了广州民营经济从蹒跚学步到拔节生长的跨越。回望来时路,我们在民科园看
到了什么?
从有待开垦的荒芜之地,到如今总部大楼鳞次栉比;从最初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 产业雨
林” 根深叶茂;从一个简易工棚起步,到如今的“ 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 “ 做大、做优、做示范”。从诞生之日起,民科园就把“ 敢为天下先” 的改革基因刻入骨髓。
三十而立再出发,作为白云区“ 一园两城三都四区” 重大发展平台之首,民科园必将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服务企业作为永恒主题,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创先争优走前列,全力打造成为广州最好的先进制造业园区之一。
“ 城” 长
沿着白云大道前行,“ 广州新门户” 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35 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已建成并基本完成招商;步入民科园核心区,“ 最美地标” 广州民营科技创展中心以“ 民营科技之舟” 为设计理念,寓意民营经济乘风破浪。
很难想象,初创时期的民科园,“ 茅草比人还高”。一位老员工回忆道:“ 当时管委会办公就在工棚里,全是窄窄的泥巴路,两边是高高的野草,进出通行都难。”
初创之艰,铸造了民科园人开拓创新的精神。白手起家建起高楼广厦,在一穷二白的荒地上
崛起一片民营经济的热土。
时间拨回 1992 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提出“ 三个有利于”,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全国掀起了一场创业浪潮。1993 年,广州市人大代表提出了一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议案。1995 年,民科园最终获批并选址白云区,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的“ 试验田” 就此诞生。
要致富先修路。2009 年,广州市政府以民科园为核心,规划 34.86 平方公里创新基地,连续五年每年投入一亿元。
这笔“ 种子资金” 未建一座高楼,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北太路从泥泞小径蝶变为双向八车道的景观大道,地下管网、通信基站等“ 隐形基建” 同步铺就。
X的十八大以来,X中央多次重申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