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各界导报/2025 年/7 月/11 日/第 001 版
面向创新需求打造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综述之三
本报报道组
“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 ⋯ 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为各地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陕西拥有高校与科研院所密集的优势,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7 月 7 日至 8 日,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西安召开。会上,聚焦“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议题,与会常委、委员围绕人才“ 引、育、留、用” 关注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 近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高端人才引进行动、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行动、人才强链集聚行动等工作,但人才分布不均,高层次人才多集中于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人才少,西安人才多,而地市人才较少,人才与教育科技的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人才政策精准化程度不高,差异化政策针对性不足。 ” 省政协常委、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芳说,下一步将着眼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紧扣发展大局开展人才相关工作,强化规划布局,畅通良性循环,优化人才计划和专项,加强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同时还将关注民营企业人才需求,制定支持措施,提供人才保障。
人才流动的地区差异引发省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左车宁的共鸣。
“ 现在基层普遍存在‘ 招人难、留人更难’ 的困境,这源于人才发展环境与需求的错配,也就是没有完善的人才支持措施,难以对人才形成持续吸引力。建议省级层面制定教育科技人才体制相关政策时, 将基层人才留存作为重点考量, 通过系统性设计破解 ‘ 引得来却留不住’ 的困局。”左车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