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5 年/6 月/20 日/第 004 版委员风采
脚踩泥土,步履生花
——全国政协委员黄玮的履职故事
本报记者 孙琳
黄玮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云南省普洱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云南普洱,云雾缭绕的茶山间,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在此交织共生,绽放异彩。
“ 作为来自边疆的政协委员,我要把边疆群众的期盼反映上来,把发展的良策带回家乡。” 身为边疆少数民族代表,精准传达X和政府的政策、凝心聚力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是黄玮镌刻在心的使命担当。
履职三年间,“ 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八个字,早已融入黄玮奔走于村寨茶山的身影中。调研问民生
从蜿蜒山路到高速通达,从茅草屋到砖瓦房,如今的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一改往日模样,茶叶、咖啡、牛油果等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谈及家乡的变化,黄玮如数家珍:“ 在X和政府的领导下,今天拉祜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履职的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民族地区有特色、有产业、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抓住时代机遇,推动边疆地区实现更好发展。”
“ 只有了解家乡的‘ 痛点’ ‘ 难点’ ,有的放矢进行资政建言,才能为家乡发展带来更精准的扶持政策。” 带着这样的心境,过去一年来,黄玮上山下乡深入一线调研 30 余次,村寨、口岸、企业、茶山⋯⋯处处可见她忙碌的身影。
“ 每一次的调研,群众的期盼都会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 黄玮动情地说。在与乡亲们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中,她真切领悟到,群众的话语犹如一把“ 金钥匙” ,是开启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之门的关键。“ 通过长期扎根民族地区走访、调研,作为政协委员的强烈使命感不断从我的内心生发出来,转化为强劲动力,推动我前行。”
黄玮把这些从“ 泥土里” 长出来的智慧,都揉进了提案里。“ 此前,云南的四个药材进口边境口岸面向缅甸和越南,老挝药材进入中国需绕道第三国。” 为破解这一难题,她多次深入企业、口岸调研后,提交了《关于增设勐康口岸为中药材进口指定口岸的提案》和相关社情民意信息。“ 在提案办理过程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我进行了反复沟通,海关总署也给予了相关答复。” 黄玮说。在几方共同努力下,2024 年 11 月,国家药监局和海关总署同意增设勐康口岸为药材进口边境口岸。
2025 年 2 月 19 日,一辆辆载着老挝药材的跨境运输货车缓缓通过位于江城县勐康口岸的海关查验通道,这标志着我国开辟出老挝药材进口的新通道。
履职期间,一次特殊的调研,让黄玮的印象尤为深刻。2024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作为政协委员,黄玮下乡调研时叩开了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赵珍的家门,她看到各族妇女围坐院中,赵珍正手把手教她们制作傣族织锦,眼前场景让黄玮深深地动容了。
“ 她原本可以留在城市发展,但在召存信老州长的言传身教下,义无反顾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致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为家乡发展奔走。” 黄玮心生感慨:“ 一位农村基层干部在身体力行地践行民族团结誓词碑誓言,在用自己的光和热改变家乡。”
此情此景,也让黄玮更加坚定了履职的初心,她立志在履职期间把家乡的发展、群众的期盼作
第 1 页 共 3 页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家乡的热爱,当好助力家乡繁荣的“ 逐梦人”。
文脉赋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