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学习时报/2025 年/6 月/13 日/第 001 版
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上海市市长 龚正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寄予厚望、赋予重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4 月在上海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我们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上海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和路径,只争朝夕、苦干实干,奋力开创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局面。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着眼中国式
现代化建设全局,为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明确的新定位,是对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
略深化,我们要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切实增强抓落实的行动自觉。
这是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X的十八大以来,X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立了 2035 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建成科技强国,其中一个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就是拥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成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上海作为我国布局的第一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责任在肩、义不容辞。我们要更加主动地靠前一步、担当作为,更大力度地汇聚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环境,在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上奋勇争先,努力成为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这是勇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头的必然要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不断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科技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特征更加明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正在引发链式变革。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要求上海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上下功夫,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我们要主动顺应科技发展大势,增强科技布局的战略性和敏捷性,积极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努力成为引领全球科研范式、产业范式变革的重要策源地。
这是塑造上海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战略支撑。上海城市经济规模已进入 5 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2024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5.39 万亿元,位居全球城市前列。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城市经济规模越大, 实现较快增长的难度就越大, 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任务也更为紧迫。特别是在当前全球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深刻改变、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上海必须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使创新成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X的十八大以来, 上海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 科技投入强度持续加大,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 4.4%左右, 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其中基础研究支出占研发经费支出的比例达到 11%左右;优质创新资源持续汇聚,全市已拥有 170 多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69 所高校和一大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 15 个,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 2.5 万家;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诞生了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首例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等一大批原创性成果,实现了国产大飞机 C919、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的商业运营,2024 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57.9 件,经认定的
第 1 页 共 4 页
技术交易合同近 5.4 万件,均创历史新高。上海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在基础研究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牢牢把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重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