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年轻干部应有“菩萨心肠”也需“金刚手段”,突破“心太软”束缚的5重困境
菩萨慈眉,金刚怒目;菩萨金刚,一体二面。菩萨的“慈”代表“悲无量心”(关爱众生苦难),金刚的“怒”代表“智无量心”(洞见烦恼本质)。“菩萨心”不是一味“心太软”,“金刚手”不是一味“硬手腕”。
第一重困境:过度共情,从“恻隐”到“偏袒” 对情绪渲染“被动卷入”。对方抹眼泪,心里就软;对方叹气,手里就松;对方拍桌子,脚步就退。被情绪带着走,规矩就被晾在一边;让情绪做决定,底线就被踩在脚下。 对规则弹性“随意突破”。“特殊情况”“历史原因”,总爱给规则“开小口”。觉得“就这一次没人知道”,念着“领导可能也同意”。可规则是“硬杠杠”,不是“橡皮筋”。 对个体诉求“有求必应”。有的年轻干部听到一句“我太难”,就想“先特批点补助”。可公共资源是“普惠蛋糕”,不是“私人餐盒”。今天给这家多切一块,明天那家就抢着要。要给共情装“三道阀门”。一装“政策尺”,符合政策的快速办,不符合政策的解释清;二装“全局镜”,把个体放到全局用公平称一称;三装“缓冲带”,对情绪激烈的群众,先安抚再讲政策,别让情绪替理性做决定。 第二重困境:回避矛盾,从“躲事”到“误事” 矛盾萌芽“绕道走”。业主违规搭了违建,村民为地界吵架,遇到这些“麻烦事”,第一反应是“等等看”“先别管”。怕“激化矛盾”,盼“自己别沾边”。可矛盾像种子,埋在土里不处理,早晚要发芽;躲在一边不解决,越变越大。 问题暴露“和稀泥”。矛盾闹大了,群众堵门了,领导追问了,怕“撕破脸”,赶紧“各打五十大板”:“大家各让一步”“下不为例”。可“和稀泥”是捂盖子,不是解决问题。烂摊子上“背黑锅”。问题拖到最后,上级追责、群众不满,年轻干部成了“替罪羊”。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要给矛盾设“三张清单”:一张“问题清单”,定期梳理反映集中的矛盾,列清时间、地点、涉及人;一张“责任清单”,明确每类矛盾的牵头人、处理时限、解决标准;一张“进度清单”,定期跟进处理情况,防止“拖成旧账”。 第三重困境:情感绑架,从“熟人”到“围猎” 老同学的“托关系”。老同学凑过来说:“我表弟想承揽你单位的项目,你帮个忙。”你应了这个情,就被拖进“关系网”,以后身不由己。老乡邻的“讲面子”。老乡拉着你说:“咱都是一个村的,我娃的事你就当自家事办。”这声“自家事”,是情感绑架的软刀子。老领导的“打招呼”。帮了这一次,下次可能让做更加为难的事情;应了这一次,下次可能带更多人来“照顾”,还不完的“人情债”。要给人情划“三条红线”。第一条“公权线”,所有审批、决策必须按制度来;第二条“透明线”,主动回避涉及亲友的事,该上报的上报;第三条“高压线”,把“不能做”的事列出来,时刻提醒自己“伸手必被捉”。 第四重困境:妥协退让,从“变通”到“失守”为求“效率”简化程序。招项目想快,跳过环评;推工程想赶,省掉招标;报数据想“好看”,调整口径。这些“变通”看着高效,实则是踩红线。为保“稳定”放宽标准。群众闹事,怕激化就妥协;企业施压,怕跑路就让步;考核排名,怕落后就放水。为谋“政绩”突破原则。引企业要投资,答应“先投产再补证”;搞拆迁要进度,默许“未签协议先动工”。这些“突破”看着有政绩,实则是饮鸩止渴。给变通定“三个原则”。原则一“合法”,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原则二“合情”,不能损害大多数人权益;原则三“合理”,不能为了“表面好看”伤了根本。 第五重困境:压力太大,从“拼命”到“透支” 工作节奏“连轴转”。加班成常态,周末不休息,24小时待命。这种“拼命”看着敬业,实则是透支。熬坏了胃、累垮了腰。“干”是“可持续的干”,不是“透支的拼”。 责任范围“无限扩”。分内事拼命干,分外事抢着干,别人的活揽过来干。你包揽了同事的报表,他就学会了偷懒;你扛起了额外的任务,他就松懈了责任。 自我要求“极端化”。觉得“做不好就是错”,所以反复检查;觉得“慢一点就是差”,所以熬夜赶工;觉得“不如人就是弱”,所以透支体力。这种“极端”看着上进,实则是内耗。真正的优秀,是张弛有度;真正的强大,是劳逸结合。 要给压力设“三个边界”:边界一“工作时间”,非紧急任务不占用休息时间;边界二“职责范围”,分外的事礼貌拒绝,分内的活全力做好;边界三“放松放空”,每天留半小时运动、听歌、陪家人。 简而言之,心可以热,但别烫着规矩;情可以浓,但别泡软底线。软是情,硬是责;软是心,硬是骨;软是爱,硬是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