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XX区“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分享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这个夏天的所思所感。当“青春返航”的汽笛声响起,为期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画上了句点。这不仅是一段旅程的结束,更是一场深刻自我剖析与成长的开端。今天,我想围绕三个关键词——“视角”“角色”与“航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浅薄体会。
一、转换“广角”与“微距”的视角,在平凡琐碎中读懂责任的重量
走出校园的“象牙塔”,我最初怀揣着一种略带理想主义的热情,渴望能用所学知识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些“大智慧”、参与一些“大项目”。报名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正是被“服务家乡”这四个字深深打动。然而,当我真正投身于具体工作,特别是在XX“甜蜜之旅”第十九届XX瓜节的志愿服务中,才发觉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片面。
我被分配到的任务,并非运筹帷幄的宏大叙事,而是引导人流、分发资料、解答问询、整理物资等一系列具体而微小的工作。起初,心中难免有些落差,觉得这些工作似乎任何一个有热情的人都能胜任,与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关联不大。但随着活动的深入,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我亲眼看到,办公室的前辈们为了一份宣传文件上的数据,会反复核对到深夜;为了一场青年活动的流程顺畅,会提前数周进行推演与协调。他们日复一日的“平凡”,恰恰是维系家乡这部精密机器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