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片区农业产业发展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专题研究部署*片区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农业发展,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当前,*片区农业产业发展既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必须肩负的时代责任。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新要求,找准差距短板,拿出实招硬招,全力以赴推动*片区农业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本次会议,旨在凝聚共识、明确路径、压实责任,为谱写片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一、筑牢底盘,稳固发展根基,构建综合保障体系
稳固根基方能行稳致远。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提是守牢底线、夯实基础。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的指示精神。当前,稳产保供压力依然存在,耕地保护、科技支撑、经营体系等基础性工作有待加强。因此,首要任务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一)种质提优、产能筑基,优化结构稳产保供。保障基本供给是发展的基石。立足*片区资源禀赋,优化种植结构、深挖单产潜力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布局,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我们必须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为根本底线。要推进粮食功能区精细化管理,明确主粮作物的核心保障地位,稳定种植面积。科学调整经作比例,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市场需求与土壤气候实际,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特色作物。大力实施优质品种推广工程,遴选适宜片区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进行规模化示范与应用。全面推广绿色高效集成栽培技术,重点落实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技术措施。强化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深入实施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稳步提升基础地力。构建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增强应对自然灾害和生物风险能力,努力实现产能稳中有增、结构更趋合理、供给更有保障的目标。
(二)基建赋能、科技驱动,增强硬核支撑能力。强基固本方能抵御风浪。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是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由之路。总书记要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我们必须加快构建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相匹配的物质基础与技术体系。要高标准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聚焦“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目标,集中连片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行动,完善灌排配套设施和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强化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重点突破丘陵山地及特色作物关键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难题,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与智能化装备。着力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片区农业技术研发推广中心和良种繁育基地,加速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智慧农业技术示范应用,探索发展物联网监测、精准灌溉、智能环控、数字农业平台等,赋能生产管理全过程,实现节本增效、增产提质。
(三)服务联动、主体培育,激发体系内生动力。健全服务体系是激发活力的关键。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难题,必须依靠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充满活力的新型经营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我们必须发挥协同效应,提升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能力。要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社会化服务格局。以供销社为骨干力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力量,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力量,整合资源形成服务网络。重点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提供机耕机收、统防统治、代购代储、技术咨询、品牌营销等多元化服务。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在注册登记、用地保障、融资信贷、人才引进、能力提升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规范流转行为,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推动小农户深度嵌入现代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共享发展红利。
(四)红线坚守、绿色振兴,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绿水青山是永续发展的本钱。必须严守耕地数量质量双红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我们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确保现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加大撂荒地盘活利用力度。深入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膜回收处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投入品过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农业+”等模式。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厚植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的基础。
二、聚势创新,深化融合升级,重塑产业价值链条
转型升级是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在稳基础的同时,更需瞄准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这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优势、创新引领,着力构建富有*片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一)集群拓域、链条延展,打造优势特色高地。产业集群是释放规模效应的关键。*片区农业资源禀赋各有特色,必须科学规划,聚力发展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要深刻把握产业集聚发展的内在规律,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科学编制片区优势特色产业地图与发展规划。立足各乡镇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与发展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互补。重点培育壮大型龙头企业和产业化联合体,支持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推动上下游、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强化园区聚集功能,提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等载体建设水平,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集聚。建立健全覆盖生产、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全环节的区域性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加强产业链协同配套,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形成紧密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集群生态圈。
(二)加工突破、价值跃升,提高产品附加值。精深加工是拉长链条、增值增效的核心环节。农产品从原字号到精特优,必须经过加工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