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体制内清醒--自己的事永远比单位的事重要
1
我们单位有一位很好的老同事,经常对我们几个年轻的同事说,“单位离开了谁都可以转,机器缺了哪个零件都能换,但家不行。你天天熬夜加班,熬垮了身体,换来几张荣誉证书有什么用?苦的只有你自己。
万一有个闪失,你的位置很快就有新人顶上,可对于你的家庭,那就是天塌地陷,是永久的伤痛。所以,千万别为了工作拼掉健康,家庭才是最根本的港湾。”
他是结合自身,给我们年轻人给的最中肯的良言。
我之前做事习惯埋头苦干,总想一口气把手头的活干完,否则心里总惦记着不踏实。而且,我常常是只干不说,不懂得适时向领导汇报进度和难点。
结果就是:领导看不到我的忙碌,反而觉得我还清闲,于是各种能者多劳——不仅本职业务压得实,那些职责不明、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杂事也常常落到我头上。
看着一些办公室里有的同事清闲自在,而我键盘敲得火星四溅,拿着同样的薪水,干的活却多得多,心里的不平衡感难以言喻。
2
昨天又被叫去参与一个汇报材料的撰写。这业务我完全不了解,本该负责的同事就在他们办公室,却莫名其妙把我拉进去。我心里憋着火,但知道不能硬顶。
想起之前看到的“迂回策略”,我便尝试解释推脱。起初只是想找点表面理由,可说着说着,想到自己手头积压的工作、莫名的委屈,加上我天生的“泪失禁体质”,一点点情绪就容易掉泪,眼泪竟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现场瞬间安静,他们反而过来安慰,让我别急,先调整好自己,那份汇报材料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事后回到办公室,想起在众人面前落泪,不免觉得有些丢脸。但转念一想,工作确实推掉了,划得来。然而下午,基层单位的一位同事发来消息:“听说你今天哭了?”——你看,单位里的消息,总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传,快得惊人,也不知源头在哪儿。
3
这些经历反复印证一个朴素的道理:人们习惯于挑软柿子捏,而工作只是工作,自己的事情——健康、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
工作说到底是我们谋生的手段,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它本身绝不是生活的终极目标。因此,工作中,累了就停下喘口气,别硬撑;身体发出警告信号了,立刻去看医生,别拖延;家里真有事需要处理,该请假就请假,不要被所谓的“请假内疚感”绑架。
单位少了你几天,照样转;但你的健康和家庭少了你,损失却是难以弥补的。这份“清醒”不是消极怠工,而是对自己、对家人真正负责的生存智慧。
在完成分内职责的同时,务必学会保护自己的精力边界,合理表达困难,把最宝贵的资源和时间,优先留给真正重要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