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县委书记在引进高技能人才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引进高技能人才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交流会。这是一次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盛会,更是一次向高技能人才致敬、为县域未来蓄力的重要会议。当前,我们县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高技能人才,正是我们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核心力量。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创新的思维,在各个领域默默奉献,为我们县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就拿我们县的XX制造业来说,去年,我们引进了一批高级焊工人才,他们的到来,让企业的产品合格率从原来的85%提升到了98%,生产效率提高了30%,仅仅一年时间就为企业增加产值2000多万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充分说明了高技能人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今天,在座的有我们县委常委班子成员、相关县直部门负责人、乡镇(街道)书记、重点企业负责人、高技能人才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大家肩负着不同的职责,但都与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工作息息相关。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大家能畅所欲言,为我们县引进和用好高技能人才出谋划策,共同推动县域经济迈上新台阶。
一、筑巢引凤,夯实人才集聚之基
人才的集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搭建好坚实的平台,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来到我们县,扎根我们县。
(一)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拓宽引才渠道
要吸引高技能人才,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县的需求和优势,拓宽引才渠道是关键。我们不能守株待兔,要主动出击,多方面、多途径地引进人才。一是加强与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合作。我们已经与省内5所高校、10所职业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设立实习基地、定向培养等方式,每年为我县输送技能人才300多名。下一步,我们要扩大合作范围,与国内知名高校和职业院校对接,争取引进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二是开展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活动。每年举办2-3场大型人才招聘会,重点面向高技能人才群体。去年的秋季招聘会上,我们邀请了50多家企业参与,提供了200多个高技能岗位,达成就业意向150多份。同时,我们还组织企业赴外地开展专场招聘,精准引进我县急需的技能人才。三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人才引进。搭建了线上人才招聘平台,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人才可以在线投递简历。平台运行一年来,已有300多家企业入驻,发布岗位信息800多个,收到简历2000多份,成功签约300多人。四是实施柔性引才政策。对于一些不能全职来我县工作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我们采取柔性引进的方式,通过项目合作、技术指导、短期兼职等形式,让他们为我县的发展贡献力量。目前,已有10多位专家学者通过柔性引才的方式参与到我县的重点项目建设中。
(二)搭建大舞台,成就大作为,搭建引才平台
有了引才的渠道,还需要有让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我们要为高技能人才搭建起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在我县能够大有作为。一是加强产业平台建设。我们县的XX产业园区,目前已入驻企业50多家,年产值达到80亿元。园区内设有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训基地等,为技能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预计明年再引进20家相关企业,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与XX高校合作,共建了3个科研实验室,已成功研发出10多项新技术,其中有5项获得了国家专利。我们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再建设2个重点实验室和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高技能人才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三是打造技能交流平台。每年举办一次全县技能大赛,设立焊工、电工、钳工等10多个比赛项目,为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艺、交流学习的机会。去年的技能大赛吸引了500多名选手参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技能人才,其中有10人被评为“县级技术能手”。四是建设创业孵化平台。建立了县级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技能人才提供场地支持、资金扶持、政策指导等服务。孵化基地自成立以来,已孵化创业项目30多个,带动就业200多人。
(三)政策添活力,服务暖人心,完善引才政策
完善的引才政策是吸引人才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制定出有吸引力、有含金量的政策,同时提供优质的服务,让人才能够安心在我县工作和生活。一是加大人才奖励力度。对引进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的安家补贴;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给予最高10万元的奖励。去年,我们共发放人才奖励资金150万元,激励了一大批技能人才积极进取。二是优化人才住房政策。建设人才公寓200套,为引进的高技能人才提供免费或低价租赁服务。同时,对于在我县购买住房的高技能人才,给予一定的购房补贴。目前,已有100多名人才入住人才公寓,50多人享受了购房补贴。三是解决人才子女教育问题。建立人才子女入学绿色通道,确保引进的高技能人才子女能够在我县优质学校就读。去年,共为80多名人才子女解决了入学问题,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四是提供医疗保障服务。为高技能人才建立健康档案,每年提供一次免费体检;在县级医院设立人才就诊绿色通道,为人才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四)精准对接需,靶向引人才,聚焦重点领域引才
不同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不同,我们要聚焦我县的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精准引进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引才的实效性。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引才。我们县的主导产业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针对这些产业的发展需求,重点引进机械加工、服装设计、食品检测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近三年来,共为这些产业引进高技能人才500多名,有效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发展。二是针对新兴产业引才。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逐渐兴起,我们要提前布局,引进这些领域的高技能人才。目前,已为新兴产业园区引进人才100多名,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三是面向基层一线引才。基层一线也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如农业技术、乡村建设等方面。我们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高技能人才到基层工作,近三年来,共有200多名高技能人才到乡镇(街道)工作,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四是关注民生领域引才。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引进这些领域的高技能人才,提高我县的民生服务水平。目前,已为我县中小学和医院引进高技能人才150多名,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医疗服务能力。
二、精心育才,激活本土人才之力
本土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他们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更了解本地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让他们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本土人才是根,精心培育是本,健全本土人才培养体系
健全的培养体系是培育本土人才的基础。我们要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等方面入手,构建一套完善的本土人才培养体系。一是明确培养目标。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土人才培养规划,明确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本土人才的培养目标。例如,在农业领域,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工业领域,培养一批技能精湛、善于创新的技术工人。二是丰富培养内容。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培养内容。对于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训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等知识;对于工业技术工人,重点培训专业技能、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等内容。同时,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三是创新培养方式。采用集中培训、现场教学、在线学习、师傅带徒弟等多种培养方式,提高培养的效果。去年,我们组织开展集中培训50多场,培训本土人才2000多人次;组织现场教学活动30多次,让人才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搭建了在线学习平台,为人才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四是完善培养机制。建立本土人才培养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的培养责任;建立培养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培养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