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市“十五五”市级养老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十五五”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意义重大,恰逢其时。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谋划“十五五”蓝图的关键之年。在此,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市民政局,就我市“十五五”养老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推进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个汇报。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将养老事业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作出了系统部署。市民政局坚决贯彻落实,深刻认识到,编制一部高质量、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养老事业发展规划,不仅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XX实践,更是回应全市百万老年人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民生答卷。为此,我们迅速行动,组建专班,立足XX市情,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工作。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十四五”时期发展回顾与“十五五”面临形势
回顾“十四五”,是我市养老事业加速发展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初步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但同时,对标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要求,对标广大老年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新期盼,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养老事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深入调研,精准把握新阶段特征。为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我们自启动编制工作以来,联合专业研究机构,对全市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系统性、全覆盖的摸底调研。工作组深入全市所有XX个区(市、县),走访了上百个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实地考察了数百家养老机构,与养老从业者、老年人及其家属深度访谈,累计回收有效问卷数千份。调研数据显示,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持续加速、加深。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已达112.6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7.05%。而根据我们的最新测算,到2025年,也就是“十四五”期末,我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预计将突破140万人,人口老龄化率将超过21%,这一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平均线。老龄化呈现出“三个更加突出”的特点:一是城乡倒挂现象更加突出,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养老服务资源短缺问题尤为严重;二是高龄化趋势更加突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失能失半失能老人数量持续攀升,对专业化、长期性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刚性;三是空巢化、独居化现象更加突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这些数据和趋势,是我们谋划“十五五”养老事业发展的基本盘和出发点。
(二)系统复盘,深刻洞察新发展要求。我们组织骨干力量,系统梳理了国家和XX省“十四五”期间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文件,并对这些政策在我市的落地成效、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复盘评估。我们看到,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等重大改革试点在我市取得了一定成效,建成了一批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但评估也发现,部分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现象,运营模式单一,专业服务供给不足,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匹配度不高。这些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为我们在“十五五”时期如何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工具箱、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提供了重要镜鉴。
(三)广纳民意,凝聚社会各界新共识。我们始终坚持“开门编规划”,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汇聚民智、凝聚民心。线上,我们通过市政府和市民政局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平台发布公告,设立电子邮箱和热线电话,累计收到各类意见建议数百条,内容主要聚焦于增加普惠性养老床位、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加强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降低养老服务消费成本等方面。线下,我们密集组织召开了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社区工作者、老年人代表、行业专家学者等多个层面的座谈会、论证会近十场,面对面听取诉求,点对点征求建议。同时,我们主动加强与市发改、财政、卫健、自然资源、人社等二十多个市直部门的沟通衔接,确保养老事业发展规划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