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经开区防汛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防汛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最新部署要求,结合当前我区面临的严峻形势,对全区的防汛工作进行再分析、再动员、再压实。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起来。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这是一年之中降雨最集中、强度最大、风险最高的时期。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的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多发频发。XX经开区作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地理位置临海,地势低洼,域内河网水系复杂;同时,我们这里产业高度集聚,特别是石化、精细化工等重点企业星罗棋布,管廊纵横交错。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产业布局,决定了我们的防汛工作,不仅是一项常规性的季节性工作,更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区内数十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关系到数百家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更直接关系到我们来之不易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防汛工作是天大的事,容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全区上下要立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刻汲取近年来国内外因极端天气造成重大损失的惨痛教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将防汛备汛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大ZZ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抓紧、抓细、抓实。
一、肯定成绩,更要正视问题,深刻认识当前防汛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过去一段时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防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开展了防台风综合演练,检验了应急响应机制;推进了一系列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比如备受关注的中华路排水改造工程和雨水管网、污水管线工程这些都在为提升我区整体防洪排涝能力打下基础。各部门、各单位也按照部署,开展了隐患排查、物资储备和队伍建设等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是,同志们,我们绝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簿上沾沾自喜。我们必须用最挑剔的眼光审视自身,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短板和弱项。这些问题,有些是历史遗留的“旧账”,有些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忧”,如果我们不能正视它们、解决它们,它们就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冲垮我们防线的“蚁穴”。根据近期排查和有关分析,我认为当前我区的防汛工作至少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薄弱环节:
第一,思想认识上存在“麻痹点”。随着前几年汛期平稳度过,部分干部群众中产生了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认为“极端天气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就那么巧发生在我们这里”。这种思想非常危险!一些企业的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对防汛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落实不到位。更有甚者,对发布的预警信息不以为然,应急预案形同虚设。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任何的侥幸都是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极端不负责任。
第二,基础设施上存在“薄弱点”。虽然我们实施了一些改造工程,但必须承认,我区部分区域的防洪排涝体系仍有欠账。一些老旧城区的排水管网标准偏低,排涝能力依然不足;一些历史形成的险工险段、砂基砂堤等隐患,尚未得到根治;部分跨汛期施工项目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自身就构成了防汛风险源。特别是,辽宁省内过去一些水毁工程修复不彻底的教训,我们必须引以为戒,确保我们的工程建设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第三,应急准备上存在“风险点”。一是物资储备体系不够完善。虽然我们储备了11大类、89种救援物资,但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些物资具体存放在哪里?GPS坐标是否清晰明确应急调运的优先路线图是否制定并为所有单位熟知我们的储备是否做到了动态管理、按需更新部分物资是否存在老化问题。二是隐患排查整改不够彻底。在我们2024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