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全市国资国企资产盘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国资国企资产盘活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总结近年来我市国资国企资产盘活工作的成效与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激发国资国企活力,提升国有资产运营效益,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同志,市国资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等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区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市属一级国企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权属单位代表等。刚才,市国资局、交发集团、*区国资办等部门和单位作了汇报发言,既总结了各自在资产盘活工作中的亮点做法,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深刻认识国资国企资产盘活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始终把资产盘活作为深化国企改革、提升国有资产效益的重要抓手,以创新为引领、以实效为导向,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探索国企资产资源盘活整合模式,有效破解存量资产低效利用难题,实现了“沉睡资产资源”向“活力高效资本”的蝶变。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各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以及市属国企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努力,值得充分肯定。
从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市有效去库存盘活资产价值达到20.33亿元,完成总资产去化率18.1%,这一成绩在全省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充分体现了我市在资产盘活工作中的决心和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通过市场化租赁、功能改造、产权转让等方式,我们有效去化房产、商铺等库存1128套,库存去化周期缩短4个月以上,这不仅让闲置的资产重新焕发了生机,也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在土地房屋确权方面,我们全面排查梳理低效、无效土地房屋资产180处,通过建立“收回—置换—利用”协同处置模式,打造“收储置换一批、联合办理一批、提质增效一批”的工作样板,有效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后续的资产盘活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优化了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资国企资产盘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推动我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还能够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更能够促进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国资国企资产盘活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正视问题,找准差距,清醒把握当前国资国企资产盘活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国资国企资产盘活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与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的工作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是部分企业思想认识不到位,内生动力不足。一些国企负责人对资产盘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主动作为的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他们认为资产盘活工作难度大、见效慢,不如把精力放在其他容易出成绩的工作上,导致一些闲置资产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错失了盘活的最佳时机。例如,*市属某国企有一处闲置厂房,已经闲置超过5年,期间虽然有一些企业表达了合作意向,但该国企因担心合作过程中出现风险,始终没有积极推进,使得这处资产一直处于沉睡状态,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
二是资产盘活方式较为单一,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目前,我市国资国企资产盘活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租赁、转让等方式,对于资产证券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产业融合等新型盘活方式的探索和应用还不够充分。在市场化运作方面,一些企业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没有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导致资产盘活的效率和效益不高。比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一些国企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和资产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商方案,只是简单地发布招商信息,使得一些优质闲置资产难以吸引到合适的投资者。
三是部门协同配合不够紧密,工作推进存在堵点。国资国企资产盘活工作涉及国资、财政、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协同发力。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沟通不畅、协调不力等问题,导致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堵点和难点。例如,在土地房屋确权工作中,由于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流程,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及时、审批环节繁琐,使得一些资产的确权工作进展缓慢,影响了后续的盘活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