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体制内成事必修课:掌握做事的基本原则,急事缓做,缓事急做
做事能力是职场人必备的工作能力,不管体制内也好,还是体制外,做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工作接待、筹备会议、疫情防控、执法巡查、信访维稳……这些事情都需要人来做。
事情做好了会得到领导表扬,倘若事情做砸了,尤其一些重要事情,往往危害性比较大,领导会认为你这个人做事能力不行,尽掉链子,不靠谱,不值得信任。
我在体制内也快二十年了,从跑腿打杂的小年轻,到给领导提包的秘书,再到管着一摊事的领导干部。风风雨雨见多了,人也熬成了“老油条”。
回头想想,支撑我跌跌撞撞走到今天的,在做事这一块,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本事,倒是这八个字,越琢磨越有味道:功过难抵,事缓则圆。
这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大道理,最实在的做事法则,掺着点无奈,也透着点智慧。
在体制内做事一定要注意这个原则:急事缓做,缓事急做。
一、急事缓做
所谓“急事”,是指突发事件、紧急事件,有可能让你措手不及影响全局的事,在工作中在所难免,是你预料之外的。
你在职场上,肯定会有这样的场景:上级领导要来你单位视察,领导给你布置一项工作,让你立马、半小时之内就反馈,梳理单位近年来工作状况。这就属于急事,这种情况下做事,一定不要慌乱,别着急,慢慢做。如果“急事急办”可能会忙中出错,急上加急就会错漏百出,难以弥补。
因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容易出错,出错了又要重头来,耽误时间。
“急事缓做”是考验你沉着冷静、深思熟虑的智慧、勇气和应急能力,遇到急事要赶不要急,一定要冷静思考、从容应对,不急于表态,不随便答复,考虑周全后再去妥善办理。
再比如,你开车在高速公路上接领导,突然堵车了,领导飞机落地还有10分钟。
这个时候,你千万别慌张,更要急事缓做,别着急,轻踩刹车和油门,做到事急心不急。
如果这个时候着急,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二、缓事急做
缓事急做,意思就是所谓“缓事”,就是不着急的事情。
这种事最好不要拖,不要等,立马就执行。
举个例子:比如你和你领导出差回来,你和领导的发票都要报销,但是距离单位财务封账时间还有2个月,你想等下一笔钱下来,一起去报销,你想拖一拖。
不要有这种思维,在你看来,时间还很宽裕,到时候再说,快封账前一周去报账。
这个时候最好要“急做”,不要等不要拖,立马执行,防止节外生枝。防止突然政策有变化,后天就要封账,或者你到时间你给忙忘了,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最后缓事变成了急事,时间到了就措手不及,弄得一团糟,工作没干好,被领导批评,留下一个办事不靠谱的印象。“缓事急办”是考验你工作态度、工作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对缓事要有计划,抽空及时做,不要拖延,要事先安排,以免临时抱佛脚,忙乱而又得不到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