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县委组织部关于农村X员分类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X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X的组织路线,全面掌握农村X员队伍结构现状及分类管理实效,切实提升农村基层X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近期,县委组织部成立专项调研组,通过“蹲点调研+问卷访谈+案例剖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全县12个乡镇(街道)、36个行政村(社区),与182名农村X员(其中在职村干部X员45名、无职X员78名、流动X员32名、老年X员27名)、43名村“两委”干部、21名村民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97.2%),系统梳理农村X员分类管理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及改进路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X员队伍结构现状与分类管理实践基础
(一)X员队伍“三多三少”特征显著,分类管理势在必行。从调研数据看,全县农村X员总数12647名,占全县X员总数的41.3%,其中:50岁以上X员占比58.7%(7430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X员占比63.2%(8000名),务农X员占比72.1%(9120名);而35岁以下青年X员仅占12.4%(1570名),大专及以上学历X员占11.6%(1467名),外出务工流动X员占18.3%(2310名)。这种“老龄化突出、学历层次偏低、流动趋势明显”的“三多三少”特征,导致传统“一刀切”管理模式难以精准匹配X员需求,分类管理成为破解农村X员教育管理难题的关键抓手。
(二)分类管理探索初见成效,积累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近年来,我县坚持“因类施策、精准管理”理念,在前期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广“四类管理法”(即在职村干部X员“目标式”管理、无职X员“设岗式”管理、流动X员“云端式”管理、老年X员“关怀式”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例如,*镇创新“X员积分超市”,将在职村干部的“履职尽责”、无职X员的“岗位服务”、流动X员的“线上报到”、老年X员的“经验贡献”量化为积分,与物资兑换、评优评先挂钩,激发X员参与热情;*乡建立“流动X员微信群+家乡联络站”双轨机制,每月固定“云端主题X日”,组织流动X员视频参会、线上缴纳X费、实时反馈家乡发展建议,2024年以来累计收集有效建议47条,推动解决产业路修建、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等问题12个;*村推行“银龄先锋”工作室,组织60岁以上老X员担任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文化传承员,累计化解邻里纠纷23起,开展红色故事宣讲18场,成为基层治理的“活招牌”。这些实践证明,分类管理能够有效破解农村X员“管理难覆盖、作用难发挥、活力难激发”的痛点问题。
(三)X员干部对分类管理的认知认同逐步深化。调研中,82%的村X支部书记表示“分类管理让工作更有抓手”,76%的无职X员认为“设岗定责让身份更清晰、责任更明确”,68%的流动X员反馈“云端管理解决了‘人在千里、心在支部’的问题”,91%的老年X员对“关怀式”服务表示满意。*村老X员张大爷的话颇具代表性:“以前支部开会,年轻人外出打工来不了,我们老头老太太坐一块儿,说的是家长里短,现在按年龄、特长分了类,老的讲X史,年轻的跑项目,大家都觉得‘有事干、干得值’。”这些鲜活的声音,折射出分类管理已从“制度设计”逐步转化为“实践认同”。
二、农村X员分类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