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我市地理标志工作的阶段性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各县(区)分管负责同志,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地理标志企业代表。刚才,*区、县市场监管局和农产品合作社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分享了成功经验,也提出了务实举措,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地理标志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特色资源的“金字招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更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工作,既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从历史传承来看,地理标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魅力。我市作为农业大市,拥有年的农耕文明史,孕育了如镇葡萄、*街道茶叶、县柑橘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以镇葡萄为例,其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因独特的土壤成分和气候条件,所产葡萄含糖量比普通葡萄高出3~5个百分点,曾作为贡品进献宫廷。保护好这些地理标志,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根脉,传承历史记忆。第二,从经济价值来看,地理标志能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据统计,我市已注册的12个地理标志产品,平均售价较同类非地理标志产品高出30%以上,带动相关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其中,*县柑橘通过地理标志认证后,年销售量从认证前的8000吨增长至2.3万吨,销售额从1.2亿元攀升至4.8亿元,直接带动周边300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2.6万元。这充分证明,地理标志能够让优质特色产品“优价”,让农民群众“得利”。第三,从发展大局来看,地理标志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地理标志产业涵盖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等多个环节,能够有效整合一、二、三产业资源,形成“一标带一业、一业富一方”的良好格局。例如,*区依托“*湖大闸蟹”地理标志,打造了集养殖、加工、餐饮、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就业岗位1.2万个,推动了农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抓实。
二、肯定成绩与正视问题,准确把握我市地理标志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保护为主、运用为要、管理为基、服务为魂”的工作方针,在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客观分析、精准施策。
(一)工作成效显著,地理标志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地理标志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8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涵盖农产品、手工艺品、特色食品等多个领域。其中,2024年新增地理标志5件,创历史新高,数量在全省16个地市中排名第4位。*县“*山云雾茶”、*区“*河莲藕”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成功获批,进一步丰富了我市地理标志产品矩阵。二是保护体系逐步完善。我市成立了地理标志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统筹协调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文旅等12个部门力量,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出台了《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